重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

叶落知秋意

<p class="ql-block">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单轨车站旁,背靠鹅岭,北面嘉陵江,全长1.8公里,面积共12万平方米,是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1938年,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而享誉世界。如今,漫步在李子坝传统风貌区,还可触摸到留存下来的众多抗战遗迹,它们是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金融等各个方面的见证者,浓缩成了战时陪都的历史文化光影。园内包含5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分别是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集中展示了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是抗战文化的新符号和新阐释,是抗战文化的新符号和新阐释。</p> <p class="ql-block">李根固公馆。李根固1933年任重庆警备区司令。抗战后,重庆成立防空司令部,李根固被委任为重庆防空司令,曾参与抗战时期的重庆天空保卫战。李根固公馆采取了原址不落架修复,保留了原有房屋的平面布局。值得一提的是,李根固公馆还见证了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的历史。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率领12军进驻刚刚解放的重庆,12军军指挥部就设在了李根固公馆。</p> <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已有上百年历史,抗战期间,公园内留下了浓郁的交通银行印记。如今公园里的“交通银行元素”,包括了交通银行学校、印刷厂、办公楼和地下金库等建筑,建筑面积共3644平方米。那么大名鼎鼎的交通银行,是如何同李子坝发生联系的呢?抗战初期,为了稳定大后方的金融秩序和经济形势,国民政府将“四行二局”(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迁往重庆。</p> <p class="ql-block">重庆抗战时间交通银行地下金库,是重庆有记载以来较早使用水泥的建筑,水泥由德国进口,至今依旧完好。在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的高处,耸立着一个类似“白色烟囱”的建筑物,这个“白烟囱”便是当年地下金库的出气孔,用以保障金库干燥通风,外形却十分隐秘。</p> <p class="ql-block">高公馆的主人是民主爱国人士高显鉴,曾任民国时期首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现西南大学)院长、重庆市政府秘书长、四川禁烟总局局长、国防最高委员会专门委员等职。高公馆建成于1938年,分为一组三栋。时至今日,依旧能看到青砖、阁楼、白柱子,这种整齐对称却又中西元素兼具的建筑风格,把东方建筑的灵巧细腻同西方建筑的雍容典雅巧妙融合,看上去别有韵味。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夏天,高公馆还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他便是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也是此后印度建国的开国总理。此外,抗战期间中国科学社也曾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在原军事委员会有关厅处基础上,设立军事参议院,直隶于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该院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有关军事咨询的最高机构,职责为有关战时军事研究与建议,编撰有关军事报刊、杂志、图表。曾在这里担任过院长的,也多是当时国民党的“头面人物”,分别有陈调元、李济深、龙云等。1938年,军事参议院迁驻重庆綦江东溪镇办公,这里便成为其在市内办事联络机构。这栋两层建筑反映了重庆作为陪都时期的军事、政治背景。</p> <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学校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正街66号,这个旧址是抗战时期的重要历史遗迹,见证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文化、金融等方面的变迁。这座建筑采用了原址修复和异地搬迁重建两种方式,重现了抗战时期的金融教育机构的风貌。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的文化氛围,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总之,交通银行学校旧址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望江台是公园内亲水滨江的标志性区域,游客可在此欣赏嘉陵江的壮丽景色,感受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历史风貌。该区域绿化率较高,植物种类丰富,包括银杏、香樟等大型乔木。</p> <p class="ql-block">“四川王”刘湘公馆。1921年,刘湘在重庆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7年他背叛革命,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杨闇公、冉钧等烈士因此被捕牺牲。抗日战争时期,刘湘态度积极,派遣11个师出川抗日。1937年10月,他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次年病逝在前线。死前刘湘留下遗嘱:“日寇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不还乡。”</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的碉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