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韵 文脉赓续

单杰

<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这里名胜古迹密集,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古城内汇聚了隆兴寺、临济寺等众多历代古建精华,尤其是隆兴寺被誉为“京外名刹之首”,保存有精美的古代佛教建筑和造像。四座古塔形态各异,巍然耸立,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是名副实的“古建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门,红墙绿瓦在晴空下格外醒目,琉璃屋檐如羽翼般伸展,仿佛穿越千年迎面而来。行人三三两两穿行于拱门之下,脚步轻缓,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历史。我站在门洞中央回望,阳光斜照在石墙上,斑驳的光影里,仿佛有战马嘶鸣、旌旗猎猎的回响。这座城门不只是砖石堆砌的遗迹,它是时间的入口,是文脉流淌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缓步前行,灰砖铺就的墙体沉默地延伸向远方,垛口整齐排列,像一排排凝视岁月的眼睛。小路蜿蜒,两旁绿意盎然,远处现代楼宇静静矗立,竟不显突兀。历史与当下在此刻握手言和——没有喧嚣的对立,只有静谧的共存。风从城头吹过,带着旧砖的微尘气息,也捎来城市生活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城墙被灯光温柔点亮,金色的光带沿着垛口蜿蜒而上,宛如一条盘踞的龙脊。几盏红灯笼静静悬挂,随风轻晃,洒下暖光。城门洞里人影绰绰,有人驻足拍照,有人低声交谈,笑声在石壁间轻轻回荡。这一刻,古城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活在灯火里,活在人们的眼中与心头。</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打在红砖城墙上,斑驳的墙面泛着岁月的光泽,每一块砖都像在低语。拱门内一抹红色装饰格外亮眼,像是古人特意留下的一笔点睛之笔。我伸手轻抚墙砖,粗糙的触感真实而亲切。这城墙不只防御过刀兵,也守护过无数晨昏与梦,它把时间一层层砌进砖缝,等我们来读。</p> <p class="ql-block">白日里的城墙更显雄伟,蓝天之下,红旗在垛口猎猎飘扬,牌匾上刻着苍劲大字,诉说着过往的荣光。城门洞里车来人往,自行车铃声清脆,孩童奔跑嬉笑,市井烟火与历史厚重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原来,文脉赓续不是封存于高阁,而是就这样融在日常的脚步与呼吸之间。</p> <p class="ql-block">河北正定荣国府是为拍摄87版《红楼梦》而建的仿古建筑群,被誉为“红楼梦中景”。它位于石家庄正定县,占地约2.2万平方米,由著名古建专家杨乃济设计,严格遵循明清建筑规制,再现了书中贾府的恢宏气派。府内雕梁画栋,院落错落,包含荣禧堂、贾母院等经典院落,兼具艺术性与学术性,是红学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已成为知名影视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踏入荣国府大门,蓝底金匾高悬,“敕造荣国府”五字熠熠生辉。红柱蓝檐间彩绘繁复,灯笼高挂,对联工整,仿佛下一刻便有丫鬟小厮穿梭其间。几位游客在门前合影,笑声清脆,我却恍惚听见了黛玉的吟诗声、宝玉的笑语声。这座府邸虽为后世重建,却把一部文学巨著的灵魂稳稳托起,让梦有了落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门前“一梦入红楼”几个大字鲜艳夺目,红字如火焰,点燃了整座庭院的诗意。黄粉相间的牡丹花簇拥两侧,蓝天绿树映衬下,古典与现代悄然交融。我不由驻足,仿佛一脚踏进大观园的春日——那些诗词、那些悲欢,从未真正远去,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人间继续流传。</p> <p class="ql-block">长廊曲折,红漆木柱支撑着绿色彩绘的顶棚,一步一景,光影斑驳。走在这条回廊里,仿佛能听见脚步声与书页翻动的轻响。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静谧的美,在梁间彩画里,在檐角飞翘处,悄然诉说着千年文脉的细腻与绵长。</p> <p class="ql-block">厅堂深处,一位女子端坐宝座之上,华服加身,神情庄重。雕花红柱环绕,金画高悬,流苏轻摆。她不言不语,却自有威仪。我站在门外凝望,恍然觉得她不是演员,而是从书中走出的王妃,是那个时代礼仪与风骨的化身。这一刻,历史不再是文字,而是有温度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正定赵云故里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的故乡。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常胜将军”的传说,现有赵云庙等遗迹,立有“汉顺平侯赵将军故里”碑,是重要的三国文化纪念地。赵云以其忠勇仁义的品格,成为当地引以为傲的历史乡贤代表。</p> <p class="ql-block">城外一尊骑马雕像静静矗立,将军披甲执戟,目光如炬,马蹄似欲奔腾而出。蓝天之下,绿树环绕,基座铭文记录着他的名字与荣光。我站在雕像前,仿佛看见那个乱世中的身影——白马银枪,七进七出,忠勇不惧。他不只是传说,更是这片土地上不灭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正定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始建于东魏。寺内的澄灵塔是核心建筑,为唐代高僧、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舍利塔。此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挺拔秀丽,是正定“四塔”之一,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临济宗风以“棒喝”著称,影响深远,远播日、韩等国,澄灵塔也因此成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红墙灰瓦,门匾高悬,龙形屋脊指向苍穹。远处澄灵塔静静矗立,九层密檐如莲瓣层层绽放。阳光洒在塔身,仿佛为它镀上一层佛光。这里没有香火鼎盛的喧闹,只有宁静与肃穆,像一句无声的禅语,轻轻落在心上。</p> <p class="ql-block">澄灵塔</p> <p class="ql-block">一位僧人缓步走过庭院,红袍如焰,在绿树掩映中格外鲜明。他手持经卷,步履沉稳,神情安然。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文脉的延续不只是建筑与碑刻,更是有人日复一日地行走其间,用一生去守护那一份清净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华塔</p> <p class="ql-block">阳和楼</p> <p class="ql-block">须弥塔</p> <p class="ql-block">灵霄塔</p> <p class="ql-block">河北正定隆兴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修缮与扩建,形成现有规模。寺院占地约8.25万平方米,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且布局完整的宋代佛教寺院建筑群,被誉为“京外名刹之首”。寺内现存十余座殿阁,沿南北中轴线错落分布,包括天王殿、摩尼殿、大悲阁等宋代建筑。其中摩尼殿以独特的十字形布局和“四出抱厦”结构被称为“世界古建筑孤例”。</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红墙拱门肃穆庄严,牌匾高悬,雕梁画栋间透出千年禅意。我穿过门洞,仿佛步入一场静默的仪式。栏杆旁告示牌上的字迹清晰,提醒着我们:这座古寺不仅是信仰的居所,更是文明的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