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漫记:回望一九九零年的朴素年华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倘若时光有滤镜,那么回望1990年的石家庄,整个城市的色调应当是朴素的灰黄与盎然的绿意交织。那时的石家庄,尚未被后来迅猛的城市化浪潮彻底重塑,它像一位敦厚朴实的青年,身上既有太行山般的沉稳坚韧,又初露一座省会城市的朝气与渴望。我的那次旅行,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过渡气息的年代,刻印下一段关于朴素、温暖与萌芽的独特记忆。</p> <p class="ql-block"><b>一、 城市的客厅:长安公园与老动物园</b></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石家庄,市民休闲生活的中心,非长安公园莫属。它不像今天的许多公园那样追求奇巧精致的景观,更像一个开阔、敞亮、功能纯粹的“城市客厅”。一进园门,便能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活气息。穿着蓝色、灰色卡其布中山装或衬衫的人们,或散步,或坐在油漆斑驳的长椅上闲聊。孩子们的笑声是公园里最跃动的音符,他们围着最简单的滑梯、跷跷板嬉戏,那种快乐纯粹而响亮。</p> <p class="ql-block">  与长安公园一街之隔的,是当年的老动物园。它的规模无法与今日的野生动物园相比,笼舍也显得简陋,但在孩子心中,那无疑是梦幻之地。印象最深的是猴山,总围满了兴奋的观众。狮虎笼前,孩子们既害怕又好奇地隔着铁栅栏张望。空气中弥漫着动物特有的气味,混合着爆米花和棉花糖的甜香。那种粗粝、直接、甚至带点野趣的观赏体验,是后来设施先进的动物园所无法复制的。看动物,更像是一次对自然世界的原始叩访。</p> <p class="ql-block"><b>二、 历史的印记:毗卢寺与苍岩山</b></p><p class="ql-block"> 除了市井的欢愉,1990年的石家庄周边,已能寻访到深厚的历史踪迹。位于市郊的毗卢寺,在当时像一位被时光遗忘的隐士,远不如今日这般为世人所熟知。寺院古朴甚至有些破败,香火不算旺盛,但正是这份清寂,反而让人能沉下心来,与历史对话。殿内的明代壁画,在昏暗的光线下更显神秘瑰丽。仙人鬼怪,市井生活,线条流畅,色彩沉着,虽然部分已有剥落,但那份穿越数百年的艺术震撼力,直击心灵。没有过多的讲解和灯光修饰,全凭观者自身的眼力与想象力去解读,那种探寻的乐趣,尤为深刻。</p> <p class="ql-block">  而若要领略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则必须前往井陉的苍岩山。那时的山路更为原始,攀登需耗费不少体力。但当你穿过“桥楼殿”时,所有的疲惫都会化为惊叹。一座古老的石拱桥飞跨两山之间,桥上竟建有一座巍峨的殿宇,下临深渊,云雾缭绕,仿佛天上宫阙。那是《卧虎藏龙》镜头尚未抵达之前的真实奇观,保持着未经雕琢的、惊心动魄的自然之美。山间的树木苍劲,庙宇古朴,香火缭绕,处处体现着“悬空寺”般的险峻与玄妙。站在山巅,远眺太行群峰,更能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意,这片土地的坚韧与奇崛,早已刻入山石之中。</p> <p class="ql-block"><b>三、 城市的底色:街道、人民与味道</b></p><p class="ql-block"> 穿梭于1990年的石家庄街头,本身就是一种旅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和为数不多的“黄面的”。自行车流是城市动脉,上下班时,清脆的铃声汇成交响曲。街道两旁多是五六层高的板楼,商店招牌是手写或简单的美术字。老火车站那座带有苏式风格的建筑,是城市当之无愧的地标,日夜吞吐着南来北往的梦想与乡愁。</p> <p class="ql-block">  1990年的石家庄,没有震撼天际线的摩天大楼,没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它的美,在于一种朴素的、缓慢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活质感。公园是真正服务于市民的休闲空间,古迹保持着原生态的沧桑,人们满足于简单的娱乐和实在的美食。它像一张微微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充满希望、踏实前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那次旅行,让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处处景点,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今日的石家庄,早已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化的繁华都市。但回望1990年,那片朴素年华里的绿树、湖水、古刹、山峦以及人们脸上质朴的笑容,构成了我对这座城市最初、也最温暖的记忆底片。那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关于一座城和一个时代的,缓慢而真诚的叙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