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仙踪

三尺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清重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曾说:“陇中苦瘠甲于天下”!大致指的是定西一带,以至于后来有定西“苦甲天下”之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定西曾被联合国评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目睹临洮这座小城,第一印象是这里不仅不苦,而且称得上富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来陇上临洮,不是为了考察这里人民的生活现状,也不是来验证“面貌巨变”是真是假,只为亲见传说中的老子讲经和飞升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记·老子传》记载:“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老子出关的原因及出的是哪座关?出关后去哪里了?一直都是个迷,也存在各种猜测;由此,还衍生出一些神话传说,基本上都是无凭无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年,朋友发来一个网址。点开看,原来是个讲课的视频,主讲人是一位叫马保平的先生。看了一段,便卡住了。我知道,这是平台收费的“伎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没付费,不知下文。不过,对马先生讲过的,印象深刻。与其他“老子去向”的说法比较,马先生讲的更加具体,使老子出关去向,不再“莫知其所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认为,东周衰微之际,老子夜观天象,发现“玄天之气”罩于西北,于是便西行考察;出函谷关,受尹喜之邀去终南山讲道三天,录成《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他先在关中考察,再入西秦。从关中到陇州,他还去祭拜了西周王陵;然后越关山,逆渭水西行,到渭源祭拜了伯夷和叔齐,最后在洮州落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指认,老子人生的最后岁月,就是在洮州度过的。具体地说,他曾在今天临洮的东山办学授课,最后在那里去世。有传说,老子是跨凤飞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清晰地描述了老子西行路线,而且还提出了一些佐证。虽然,他的观点未必会得到学界多数的认同。但作为一家之言,他的说法可以自圆其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提到的牛头河、伯阳渠、伯阳祠、姬家村人“自古习聃公之文”等,如果从古至今真实地存在过,且有方志可查。那么,他的观点会更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临洮东山,就是临洮的岳麓山公园,山上有伯阳祠、凤台以及李耳飞升处等景点。凤台,原名“超然台”,据说是传说中老子骑凤飞升成仙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下陈列着许多石碑,有些碑面风化严重,好像多是从李姓墓地出土的,未见“老子遗迹”。至于山上的建筑和碑刻,都比较新,几乎感受不到古人气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凤台成了道教文化活动的场所,据网上资料介绍,自2006年起,临洮县以凤台为核心举办老子文化节,2018年“公祭老子”被列入定西市非遗名录。如今,也常有李氏宗亲去那里祭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老子入秦,并非马先生首议。庄子《寓言》曾说“老聃西游于秦”,西汉刘向在《仙列传》传中也说老子“入大秦,过西关”,《后汉书》还猜测“老子入夷狄为浮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需要说明的是,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那时,临洮乃<span style="font-size:18px;">狄戎活动区域。</span>战国后期,也就是秦昭王时期,才设置陇西郡。始皇设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陇西郡郡治所在狄道,也就是今天的临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子出的“关”,除了函谷关,是否还有萧关或散关?尚不明确。但关于老子出关后的行踪,既使马先生也是在编故事,但比其他人编得更加具体。而且,他说的一些地名,确实不是今天才有的,有些自古就已经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不知道,马先生的观点是否有方志及其他史料佐证。但是,说他所言“全都是假的”,可能有失公允。不管怎么说,到临洮看看有“老子传说”的地方,确实有所收获。尤其是那些建筑、雕像、石碑和楹联等,看上去还是挺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洮的岳麓山没有长沙岳麓山的名声大,但气势和风水也不输长沙的。拾阶而上,经过石刻长墙,从“钟灵毓秀”门入园,门内小溪上有简易石桥,对岸有简易方石门框,横梁篆刻“龙吟”两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看两侧方柱上的楹联:“欣来希圣时当循正道;欲往升仙处请入此门”。显然,我走的是正门,路也是朝圣的正道!只是想到爬山,有些望而生畏,于是退出了“正门”,选择<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道旁门”,</span>乘车绕道上行到了了山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上有村落,路边和居民的院墙上挂有许多标牌,上书“李氏故里”,以此彰显圣脉渊远。在山顶景区,有伯阳祠、讲经台和升仙处等景点。亭、台、楼、阁等仿古建筑,包括殿宇和连廊,随处可见匾额和楹联,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子,姓李名耳字聘号伯阳。因此,伯阳宫就成了祭祀他的大殿。前面,有“众妙之门”,柱多联多,可远眺临洮;下边是飞升阁,也叫凤台,传说老子曾在那里飞升。高阁之下,矗立着汉白玉的老子雕像,大约三米多高。旁边有块石碑,上有“李公讳耳升仙处”刻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行人发问:“老子是神仙,怎么会有后代?”这个,还真可以有!老子是思想家,当时跟道教不沾边儿。六七百年后,张道陵才首创道教并尊老子为道祖。即使是道士,半路出家的,还有教派允许的,也可以结婚生子。确有主张禁欲的门派,但入教之前有家室,也都不是事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罢几处景观,去李氏村转了转。有一处“农家乐”,看上去干净卫生,中午在那儿吃饭。现点现做,需要时间。同行的哥们儿有的攒局掼蛋,也有帮厨的,亲自炖了只土鸡,而且是一鸡两吃,原汁原味,鲜香可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道家圣地,这样的菜肴才体现道法自然。如今酒店讲究菜系调制,连炖土豆都能做出红烧肉的味儿,实际上颠倒了主料、辅料和佐料的顺序。吃的时间长了,以为那就是正宗,反倒忘了食材本该是什么味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在旅途,总是免不了行色匆匆。享受完美食,离开李氏村,开启了前往天水的行程。马保平先生说,当年老子出关,行至今日天水一带,作为他脚力的青牛死了,并就近安葬。于是,那头牛的安息地后来叫牛头山;而牛头朝向的山下那条河,便叫牛头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还特别介绍说,牛头河下游,即流入渭河前的那段,当时经常泛滥。老子经过时曾在那儿住了数月,指导当地居民筑坝修渠。因此,牛头河下游的那段不再叫“牛头河”,而是叫做“伯阳渠”。在那附近,有个伯阳镇,它旁边的山上还有伯阳祠。按马先生的说法,这些地名自古就有了,不知是不是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