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多年以前,听《黄河大合唱》,雄浑的男声朗诵兜头问:</p><p class="ql-block">“朋友!</p><p class="ql-block">你到过黄河吗?</p><p class="ql-block">你渡过黄河吗?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气势磅礴,唤起人们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联想和崇敬,也使我对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心驰神往,有道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个愿望,在这次青甘游中了却,不仅看到名副其实的黄河,还看到名不副实的黄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坎布拉:朋友,你见过碧绿的黄河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末秋初,一年前大学同学聚会时说起的青甘游,终于成行。人不多,连同家属总共9人。在西宁做了十多年文化旅游开发的C同学,亲自确定计划,选定当地王牌导游,并热情邀请,可以提前两天到集合地西宁,在“他的城市”多聚聚逛逛。其中六人欣然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坎布拉,是这提前两天的附加节目,来自J同学。他提议,我们用一天时间,在西宁跟东道主C同学,逛大街,吃西北美食;第二天,向C同学借辆车,开去坎布拉。这位当年的团总支书记,一如四十多年前,热情干练,活力四射。当晚他一人跟C同学去取车,第二天,当仁不让,精神饱满地开车。旅途中,有激情盎然的同伴,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一早从西宁出发,约2小时,到达位于尖扎县的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这里以黄河水和丹霞地貌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翡翠绿色,清澈潋滟的河边,你会不由得问:这就是黄河?与著名歌词描述的“河中之王”、惊涛澎湃, 浊流宛转, .....的滚滚黄河、咆哮的黄河,是同一条河?没错,这就是黄河!黄河上游的上游河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河出昆仑<span style="font-size:18px;">(秦汉以前,“河”专指黄河)</span>。现代的科学勘查说,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颜喀拉山乃</span>昆仑山系南支的重要山脉也。李白的诗句:“黄河西来决昆仑”,竟也是地理经典。<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青海,黄河</span>从源头到龙羊峡,流经高原湖泊群,像刚从天而降的大水,质清。在这里,你一定会听说:“天下黄河贵德清”。贵德,地处龙羊峡和李家峡之间。李家峡,即在坎布拉境内,离贵德仅40多公里。当然,天下黄河,坎布拉也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来想沿着坎布拉公园的景区公路,去贵德,无奈,被告知公路因塌方,还没修好。要去,得回西宁,走另一条路。只得作罢。</p> <p class="ql-block">在河边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东侧的正门进公园。在管理处买了公园的接驳巴士车票和水库的游船票。上图,公园的管理大厅。</p> <p class="ql-block">李家峡黄河水库,看来是此公园的中心景点。站在水库边,一览高峡平湖,碧水丹山,绿柳白花,心想,这是黄河母亲青春年华的模样,天生丽质,清纯平静,却凝聚着生命的本质力量。</p> <p class="ql-block">碧水周围环绕着丹霞地貌,不乏陡峭山峰。褐红色的山体,有的复盖着绿色的植被,有的呈灰白色.....。对面山上正在建造一座佛像,还没完工,脚手架仿佛是佛像的华盖。</p> <p class="ql-block">游船停在水库中,得走下200多级台阶去乘船。去时,倒还好,慢慢向下走,抱着不要原路返回的希望。回来时,偏偏还在这里上岸,着实考验了这群60+人的体能。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每一步登高,都会有加速心跳。还好,走走停停,登上码头,每个人都安然无恙。还在那里分享小吃犒劳自己。</p> <p class="ql-block">在游船上,环顾四周,饱览碧水丹山之景。水是真绿,山却红得勉强。</p> <p class="ql-block">有些画面,有点像苏格兰高地的风貌,尤其是上图。</p> 水库对岸码头的红顶建筑,十分显眼。 <p class="ql-block">上岸后,我们沿着河边的赭红色的步道漫步,继续欣赏清清的水,俏俏的山。</p> <p class="ql-block">走出水库景区,只见前方河道拐弯处,一座现代步行悬索桥,亭亭玉立。桥名“印心桥”,与正在建造的佛像,遥相对应。猜想,这也许是最小巧玲珑的黄河桥。顺便查了一下,黄河上共有223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河滩上的白牛黄牛,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坎布拉地质公园深度达数十公里。过了桥,我们又乘上公园的交通巴士,向据说更典型的丹霞地貌景点开去。</p> <p class="ql-block">在弯弯绕绕的山路上颠簸了约一小时,到达国家地质公园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周边建有不少设施,似曾热闹过。如今,大多房屋已关门衰落。到这里的游客不多,寥寥可数。</span></p> 中心周围众多褐红色的塔状山峰,峭壁如削,似群山起舞,蔚为壮观。但,也许看过太多的红岩峡谷,对此,我没有特别感觉。 <p class="ql-block">不过,当坎布拉的山与清澈的黄河水相吻相映时,却美得惊心。</p> <p class="ql-block">回来时,又走过俏丽的黄河索桥。走在玻璃桥面上,大胆低头看河,恍若踏波绿水上。走到桥头,一回头,却见满桥的蓝天白云,三个游伴犹如行走天上。</p> <p class="ql-block">黄河水库边,有大片大片的格桑花。后来,在青甘游中多次看到这种烂漫的草花。藏民称其为“格桑梅朵”,字面意思为“幸福之花”。是藏族人幸福与吉祥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国新泽西L同学家的院子里,也见过这种花。当时不知其名。L同学说,这种草花,很好种,买包籽,一撒一大片。</p> <p class="ql-block">回程渡河时,偶然得知,6人正好够一小游艇。于是,我们又多了在碧水荡漾的黄河中,“小船儿推开波浪” 的体验。人人心情欢畅,忍不住要向全世界得瑟:朋友,你到过清清的黄河边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清清的黄河边寻饭,意外领略藏族建筑风采</b></p> <p class="ql-block">离开国家地质公园,已是下午。大家一致决定,在坎布拉镇找家饭店好好吃一顿。一查,噶达庄园成了首选。一到那儿,就被这个颇具皇家风范的藏族园林吸引。</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吸引我们的,还有这第一次见识的全羊烤炉。工作人员应我们要求,打开炉门,里面正烤着两只全羊,香味四溢,更觉饥肠辘辘。可惜,我们被告知,饭点已过,烤着的美味,是为庄园职工准备的。旅游途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p> <p class="ql-block">不过,饿着肚子,也没打消我们对这个庄园的好奇。一个据称是藏传佛教的研究组织的人士,热情地为我们引路参观。原来,约在200多年里,该庄园曾是历代古浪仓活佛府邸的后花园。如今,是一处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村,特点是典型的藏族风格。饭没吃到,却意外领略了省级文物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五位昔日的同学,在藏人的幔帐留个影。</p> 小型的藏族经阁(上图),清清的黄河在庄园外流过。(下图) <p class="ql-block">离开噶达庄园,继续找餐厅,来到当地有名的藏家大院。</p> 这一藏式四合院,其规模之庞大,气势之宏伟,令人咋舌。起先以为自己居美多年,少见多怪。后来,见介绍说,它是青海省乃至甘青川地区首屈一指的藏式院落。 <br> <p class="ql-block">四合院以仿藏式古建筑为主体,融合了民俗博物馆、会议厅、演艺厅、藏式酒吧、酒店等。据说,被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四合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天,诺大的藏家大院里,除了我们这一桌吃饭的外,还有一对藏族俊男倩女,正在拍结婚照。我们吃饭之余,见证了这对青年藏人的幸福时刻。</p> <p class="ql-block">清清的黄河边,自古为羌戎之地,清代以后,是藏、回、汉等民族的聚居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与儒道民俗文化共存。这顿饭,藏族建筑的印象,盖过了吃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