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浅议徐胜利《樊南丛稿》中诗词之特点</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郭亚军(危阑独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网络,致谢</div> 徐胜利,何许人也?鄂州市文化名人,鄂州市文史专家,湖北省诗词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此君常署樊南词客,在词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出版词学专著数部。经几十年的笔墨浸润,他于文字间挥洒自如,在刚过花甲之时,忽然推出《樊南丛稿》十卷,令人十分惊诧。我与他日常虽交往甚密,但对他突如其来的十卷大著问世亦是始料未及,只有满心佩服和极尽称赞!<br> 我与徐胜利的过密交往转眼间也有七、八年了,江南江北的相聚甚多。他善吟我亦习之,他爱酒我亦好之,他乐游我亦从之,故日常时有雅聚偕游及唱和酬赠。他的书籍我经常阅读,比如《东坡纪事诗》《宋词创作概观》《南浦竹枝词》等,对其创作风格颇为熟悉。及至读到《樊南丛稿》(十卷)后,我对他的文风和诗词特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本文仅对徐胜利先生丛稿中的诗词特点作一些粗浅探讨。<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时空穿越,诗吟卌载</b></div> 徐胜利先生的诗词作品在《樊南丛稿》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以《青云楼集》辑成三卷,细分为《樊南学步集》《樊南酬唱集》《樊南拾趣集》,按自吟自作、唱和酬答、趣味拾零分类编排。当我细读后发现,整部诗词集跨越时间维度四十余年,一直并无间断,可见其对诗词的热爱是始终如一的。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就已经深得章法要领且颇见功力、诗意纵横。如写于1981年3月的《七绝·春野》“杨柳萌芽草复青,穿梭往返送肥人。层层麦浪连天碧,垄垄黄花遍地春。”好一幅麦苗青、菜花黄的春景图!难以想像一个未满十八岁的青年不仅用诗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致,还参杂着悯农意识,正能量满满,这是何等的才华!<br> 从《青云楼集》中可以看到,徐胜利对诗词的悟性极高。这源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研究兴趣,以及他对诗词文化的热爱。无论是诗、词、联都有涉猎,且量多质高,有些是深思熟虑后的创作,有些似是信手拈来的发挥。他的诗词不仅继承了传统诗词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和思考。四十多年来的作品中,无论哪一个时期都有鲜明的亮点。比如写于1984年的两首五律《游东湖》《登西山望楚亭》,声韵和谐,诗语清新,章法得体,用典自然。又如写于1995年的《临江仙·人生感悟》:“看破如云尘世,抛开似梦浮名。镜花水月莫相争。心清身自在,欲寡意安宁。 料峭馀寒犹烈,轻纤细雨初晴。登高寄兴作长行。闲吟溪上句,静听涧边声。”词语清丽,感悟深刻,有一种淡泊明志的开悟。再如写于2021年3月的《喜闻新添外孙女(二首)》其二:“天涯海角涨春潮,澎湃涛声久未销。喜看芳园多一树,缤纷绽放似琼瑶。”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起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和地点,承句言明喜悦的心情如澎湃的涛声。转句笔锋顿转,看到春天的希望,结句赋以寄予,全篇流畅自然、一气呵成。<br> 徐胜利的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功底厚,学养深,识见广,创作勤。有境界有情感有内涵。明·董其昌《画决》曰:“‘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他之所以能做到随手写出即可传神,全因他能从书本中广泛地汲取养分,从游旅中静心地观察体味。才能获得四十多年来的文字结晶——《樊南丛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关注时事,贴近生活</b></div> 诗为心声,诗为时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文化离不开时事政治,诗词文化是时代号角,当奏响时代的主旋律。从徐胜利的《青云楼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不少作品是写当时的事和情,与时事紧密相关,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徐胜利对重大的时事政治事件都会用诗词来记录和表现。比如写庾楼诗会的作品,自鄂州诗词学会创办庾楼诗会以来,他每年都要参与主办并用诗词作品为纪,以赞美鄂州。试录一诗为证:“《七律·鄂州(临空)庾楼诗会抒怀》:观音阁外晓风清,官柳迎宾到古城。南浦澄波迷远客,西山翠色助秋情。君来为赏庾楼月,我至因钦鄂渚名。喜看吴都多变化,吟旌高举启新程。”又比如写我国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画堂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风清云淡晚霞红。凝眸注目英雄。神州十号又升空。再探天宫。 可上九天揽月,伟人声似洪钟。振兴华夏记心中。再立新功。”还有如《闻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观建军九十周年阅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漫题》《临江仙·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踏莎行·鄂州大旱人工降雨》等等……,这些作品都刻有不朽的时代烙印,将被久久流传。<br> 诗词创作源于生活源于实践,诗词的创作当然与生活分不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使人们喜爱亲近自然,享受那种和谐美景。山高水美,花鲜草秀,牛羊成群,城市发展,到处都呈现出一幅幅秀丽的画卷。因为有了美景,诗人的灵感便被激发出来,写出的诗句才会妙笔生花。徐胜利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诗词之中,使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他的诗词作品就是从大自然美好的景观和事物中摄取菁华,通过细致观察并思索加工,创作出华章丽句而成。如“《西江月·中秋南浦闲游》:蓝草花光明艳,青枫叶色葱茏。莲花桥下水流风。桥上车多人众。 欲赏凤台烟树,寻来湖畔飞蓬。高天不见北归鸿。只有云随心动。”此作将洋澜湖一幅美好的中秋景致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心随景动,感受到诗意就在身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刻的哲理内涵。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语言平实,情感饱满</b></div> 徐胜利先生的诗词作品大多是平铺直叙、信手拈来,有些并不刻意雕琢,但却不失经典不乏精彩情感饱满。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打造出不平凡的诗句;善于用真情实感创造出常人无法完整表达的心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形式上表现出精练和优美,内容上则反映出深度和广度。<br> 如《七绝·题鄂州文化简史》:“春去秋来近十年,吴都鄂渚换新天。编成史著留文脉,再创辉煌赋锦篇。”诗语平白如话,不作修饰,但一首七绝却写尽鄂州文化简史的来龙去脉,饱含真情地写出了编史的艰辛,写出了对鄂州文化的寄望。<br> 又如《七律·岁末感怀三用前韵》:“闻道今宵闹跨年,倚栏徒唤奈何天。山妻患病忙寻诊,词客陪床难入眠。辞旧临窗观夜景,迎新对案展吟笺。当求康健当求乐,莫爱虚名莫爱钱。”正值跨年日却生发许多无奈,因妻患病而在医院陪床,跨年夜无法入眠,只能“临窗观夜景,对案展吟笺”。从而又生出感慨:只求身康体健,不图虚名和钱财。在这首平实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真情流露,夫妻情深流于笔端。也让读者得出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的感悟。顺带提一句,诗中用了“山妻”一词,山妻本义当是隐士之妻,莫非徐诗人有了归隐之意?一哂。<br> 再如《木兰花慢·武昌秋色》:“武昌秋色好,见秋柳,袅秋汀。望秋岭生烟,秋风送爽,秋雾笼晴。秋声。看秋雁过,正秋心缱绻步秋庭。秋草秋花零落,秋枫秋菊相迎。秋灯。朗照秋屏。秋月下,诉秋情。叹桂香满树,秋窗寂静,秋碧澄清。秋亭。诵秋色赋,念秋波翠黛最分明。浦口秋光灿烂,桥边秋影轻盈。”这首词他以秋为线索,通过对武昌(此武昌当是鄂州旧称)秋色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全词句句用秋,写尽秋情,却没有一点生涩和冗赘,做到了虚实结合,动静相宜,情景交融,声色齐全。<br> 还如《高阳台·秋游遇乡间留守老人》:“水落江滩,寒侵渡口,惊鸥飞出蒹葭。遥望东方,烟深何处人家。游人共指长堤外,赞红枫、灿若云霞。渐黄昏,麻雀归林,冷照西斜。 寻诗又到乡间去,有篱边黄菊,树上乌鸦。白发村翁,倚门独对芳华。喃喃似问南飞雁,可怜他、久在天涯。过年回,是坐飞机,还是班车。”此作意象纷呈、情感真切。通过对江滩、渡口、惊鸥等自然景物和秋天景象红枫、斜照、黄菊的描绘,引出词中的主角留守老人(村翁)孤独的伫望和自言自语的讯问。表达老人对远方亲人的盼望和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当下社会现象和人生的感慨。<br> 总之,在徐胜利《青云楼集》中这类作品很多,当时读来只觉平淡无奇,但细细品来却是情感真挚、意味深长、情绪饱满、才情洋溢的好作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闲沾诗墨,雅趣横生</b></div> 我曾经在徐胜利先生《东坡纪事诗》付梓时写过一首贺诗:轼翁一梦谪东坡,旷达雄豪轶事多。未得谁人临境觅,无妨词客放声歌。情随学士穿浮世,心逐先生共绿蓑。堪赞樊南摇烛赋,华章卷底解婆娑。这首诗表达了对徐胜利的敬慕之情,在读他的这本诗集时也深深感受到他的才华和儒雅。他在闲暇之时能全心身地投入到对宋词的研究、对苏东坡的研究之中,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他可以闲沾诗墨将身边所见所闻化作诗笺,其雅可见,雅趣横生。<br> 徐胜利除了潜心研究学问之外,也参与大量的采风和雅集,总是诗兴不断,雅意不绝。他为人勤奋而低调,为诗多产而高质,每有活动都有诗词,每有雅集都有唱酬,每有诗兴都有雅吟,从而诞生了《樊南酬唱集》《樊南拾趣集》二卷。集中各类体裁尽现,辘轳体、嵌句体、集句体、藏头体、卷帘体、叠韵体、接龙体、半字体、联章体独木桥体、堆絮体等等应有尽有。同时与诗友的唱酬不断,玩得得心应手,趣味横生,余韵无穷。<br> 先品读一下徐胜利游樊口青天湖公园的一首五律:“青天湖畔柳,恋恋望蓝花。水底浮沉草,桥头往返车。诗人追蛱蝶,倩女诵蒹葭。荷老犹堪赏,菱鲜更可夸。”这首诗是他参加鄂黄诗友游青天湖湿地公园雅集后所作,是在完成了一首分韵五律后兴犹未尽再作的一首。他把看到的景凝练成诗,极尽渲染之能事,写出柳树依恋蓝花、水草浮沉飘荡、车流往返奔驰、诗人尽兴游玩等景情物象,末联亦是点明秋日风光,且寓意着荷心未老人不老的情怀,充分展露了此次雅集的喜悦之情、雅趣之味和揽胜言欢、咏物言志的雅士情怀。<br> 再品品他的辘轳体《谁约桃花三月开》:“谁约桃花三月开,空馀寂寞倚宫槐。当年燕子归何处,莫让凄风冷雨摧。”“斜风细雨洗苍苔,谁约桃花三月开。柳色青青依碧水,湖边与我共徘徊。”“雨后初晴欲访梅,暗香疏影满山隈。不知此地春来早,谁约桃花三月开。”三首绝句连绵跌宕,思绪缠绵,一气呵成。且做到景物递进,情随景出,心绪飞扬,笔染雅趣。真是好手法!<br> 徐胜利的竹枝词也是《青云楼集》的一大看点。他除了日常研究竹枝词所创作的一些作品外,在各种雅集中不少也是以竹枝的形式记录在册。他的竹枝词清新隽永、收放自如,善于摹景抒情、挥洒自如,且能做到语出平浅而意境深广。他还出版了一部《南浦竹枝词》专著。下面选几枝竹来品读一下。<br> “《恩施土家女儿城纪行》:夏日恩施天气清,闲来夜访女儿城。巴人堂里人欢笑,耳畔频传摔碗声。”竹声清丽,将土家风情描绘得栩栩如生。“《遗爱湖秋游》:摇曳蒹葭古渡头,一湖碧水一湖秋。红船开到石桥畔,竹影依稀是大洲。”竹声绕湖,三秋不绝,情景连绵。“《游阳新仙岛湖天空之城》:王英绘就辋川图,唤我来游仙岛湖。不怕秋声寒气重,居高临下赏明珠。”竹声起伏,喜形于色若有仙风拂面。他的竹枝都极具信手拈来的感觉,眼见之处落笔成竹,无俗而雅,诗语流畅,通俗易懂。<br> 纵观徐胜利先生《樊南丛稿》甲稿《青云楼集》,实属难得的上佳诗词专著。我们可以读出他广博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可以品出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作品清新自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风格,可以领悟到他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格律娴熟严谨的创作技巧。<div> 总之,《樊南丛稿》的出版对徐胜利具有划时代意义,对读者具有品鉴的强烈需求。此文结尾,我特作一首五言为贺,祝徐胜利先生在诗词的道路上乘风勇进再创辉煌。诗曰:楚有樊南客,襟怀翰墨雄。平生迷锦字,行止积文丛。野浦题诗妙,江村拈韵工。屏间存旧迹,笔底蕴高风。倜傥人称帅,乌丝子语童。绿醪尤惜醉,紫气自通融。不堕青云志,相传白帝衷。心香余一瓣,化作彩笺红。</div>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4j0psk" target="_blank">朱祥麟先生《梁子湖棹歌》赏析</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y1w9xu" target="_blank">剧演悲情曲 诗言世事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bobkzv" target="_blank">无边诗趣荡田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