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本馆)</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1月1日,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本馆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酷爱三角型与光线,“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光线与空间的结合,透过简单的几何线条来营造光影变化,使空间变化多端,让景色随脚步变化,随视角变化,随心情变化,让人在移步换景之间,借助光线的忽明忽暗,产生不同的视野与感觉。这位“光线魔术师”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与运用,使其建筑作品自成一格,凸现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设计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是内庭院,内庭院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新馆建筑与创新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p> <p class="ql-block">忠王府</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风景名胜区(Huqiu Scenic Area),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内8号,在苏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虎丘山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又称海涌山,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于剑池两侧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为其一大特色。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存青石小桥、石牌坊、湖石假山。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是苏州市的代表性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千米。虎丘之名,源于春秋时的吴王阖闾。他在此修城建都,死后亦葬于此处,传说葬后三日,墓地有“白虎蹲其上”,因而得名,距今25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郁郁葱葱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之二。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该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p> <p class="ql-block">剑池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两大景点之一。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其一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其二,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其三,传说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此处。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p><p class="ql-block">借用网络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