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童心话重阳】重阳感怀:趁岁月未晚……

朱文伟

<h3>昵称:朱文伟<br>美编号:398085548</h3> <h3>(部分图片摘自网络)</h3> <h3>小序<br>  时光神偷无商量,又是重阳。重阳赏秋登高之际,忽忆八年前——即2017年,亦是重阳郊游后,有感于青山不老而人生苦短,世事值得留恋,人却已霜雪盈头、诸疾缠身,一时感触良多,遂提笔成文,留存此稿。文稿主旨,源于一次大病术后闯关的暮年体悟:走过生死关卡,更懂岁月可贵。值此重阳,愿以“夕阳红究竟该如何绽放”的浅见,权作一家之言,与诸君交流共勉。</h3> <h3> 这一题目,本该是我辈年过花甲者——尤其是不甘虚度无为的“有心之人”——需认真思考勇敢面对的现实命题。说句实话,自己今年虽已六十有五,若非随年龄增长健康每况愈下,尤其是五月初因胆囊疾患,住院动了大手术,饱尝了鬼门关上的舞者所必然经受的种种磨难和痛苦,且出院至今已快三月,落下的全身“药物性瘙痒”后遗症,毫无缓解治愈的迹象——如果不是上述原因,谁愿不避忌讳地悲观地——不,实则是勇敢加理智地对此一命题,全方位地进行反思,并确定日后的生活态度和原则。那就是,达观快乐地活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度过余下的时光……<br> 妙哉,“趁岁月未晚”,何等理智精准的提法!<br>  人生无常,寿命各有长短。迷信一点,这是上天决定的无法更改的定数。但若有幸熬过了六十,按传统说法已不算短命,迈入了长寿的门槛。然而惟其年过花甲,故不管愿不愿承认,实则已站在人生“倒计时”的起跑线上——六十岁那天,发令枪早已响过。只不过有人警醒,有人迟缓,这才有了走完自己“倒计时”路程的不一样的选择和途径。<br>  但不管怎样选择,无非是“要穿赶紧穿”,“要吃赶紧吃”,“要玩赶紧玩”,“要做赶紧做”。时不我与,来日苦短,一切均须抓紧,一切稍纵即逝。只有抓紧并实现了每一个心愿,临终才不致留下遗憾,才不白活一场白来人间走一回,才堪称践行了时下最时髦的提法,“忘记昨天,别管明天,过好今天——幸福就在此时此刻!”</h3> <h3>  俗话云“千条江河归大海”。江河流淌,无论长短、曲折还是顺畅,其不能自控的目的地都是大海。而人,花甲后的时日,也有长短,但最终归宿都一样:离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由自然必然性决定了的人人都一样的结局。所不同的,只是有人身后留名,有人如烟消云散。要做到前者,往大处说,或是皇皇巨著,或是载入史册的勋绩,或是传世的艺术创作,或是造福人类的创造发明,或是……总之,于己有为,于民有利,于国有功,于史有名——这都是“大作为”,若非人杰,万难企及。我等凡夫俗子,实难望其项背。即便退而求其次,想留下些许“小作为”,也绝非轻而易举,更不能喊一声“呀呀呸”就“变”出来!而是也须像欲戴上“大名头”的桂冠那样,唯有脚踏实地地去做,去追求认定的终极目标并毕生为之奋斗,方有实现之可能!否则,一旦离去,便再无痕迹可寻,无人忆起。故此,若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那就还是潜下心来,去做一点有益的事吧——认准了就咬住不放,锲而不舍,包括花甲之后的“赶紧做”!<br>  只有看穿了离去,才能坦然面对。换言之,本身包涵了某种安慰和解脱的离去,如同地球旋转谁也无法阻止一样——离去 ,在离去面前人人平等无一幸免。故此,又有何惧?何需耿耿于怀?年过六旬又如何,只要健在,趁岁月未晚,照样可以着时尚服饰、享美味佳肴、游名山大川、做想做之事。我虽倾心于“做想做之事”,但又禁不住吃喝玩乐的诱惑,以至于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h3> <h3> 是的,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更何况这已是“人生的最后时光”!<br> 所以,趁岁月未晚,何不——<br> 穿好一点,旗袍秀美,裙子飘逸,西装挺阔,夹克潇洒……<br>  吃好一点,从时鲜小炒到山珍海味,从街边排挡到厅堂盛宴,莫言受用不起……<br>  玩好一点,登泰山之巅览众山之小,临橘子洲头看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泊舟姑苏月落乌啼听涛声依旧,驱车大理风花雪月品苍洱神韵……唯有遍历海内胜景遍寻先贤踪迹,方可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配称“玩”中之上品。当然,若能扩大视野扩大圈子,有能力和健康状况允许,还应去祖国宝岛台湾一游,听阿里山林涛,观日月潭碧波,登101大厦,品台北特色小吃,领略那里的山川风物、人文情怀。然后再走出国门,看华盛顿故居、拿破仑皇宫,瞻普希金铜像,赏梵高《向日葵》,听肖邦钢琴曲——这便堪称圆满了。放在今日环境,若我再年青一二十岁,当不属什么“奢望”。可如今身为年逾六旬之衰翁,即便财力允许,还要看有没有那个身体——不是同龄者,不能有此深切感受!从此意义上说,要穿,要吃,要玩,要做,要趁年青而非到了垂暮之年,才如梦方醒而为时晚矣!再就是,即便有财力有身体,欲作海内海外大游历,真得“说走就走”,以免夜长梦多横生变故,到头来,仍留遗憾亦未可知……</h3> <h3>  人贵有志。但晚年再谈“言志”,似显滑稽。真有志向者,恐怕早已付诸实践,何须熬到白雪飞头,犹将此当作话题论及。不过,这只是常理,也有例外的,如范进之中举,子牙遇文王等,皆属“命长者”的“大器晚成”。所谓志向,其实就是“己之所欲”即自己最想做的事、最想实现的人生终极目标。倘若经努力奋斗,终未达此目的而其人老矣,——那又何妨,坚持呀,坚持下去,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绝不轻言放弃!即便至人生最后一刻仍未达成,至少拼尽了全力,亦可安然离去。<br>  基于此,趁岁月未晚,当抓紧做自己最想做而尚未完成之事。我辈垂垂老矣,能胜任做事的时日已然不多,更需格外珍惜。</h3> <p class="ql-block">  都说是少年憧憬未来,老年沉溺回忆。憧憬是年轻人的专利,老者就免谈罢。老来尚可言及者,就只剩了回忆。回忆也各各不同,有成功者的炫耀,有落魄者的叹息,有帝王将相的摆谱,有区区小民的艰辛……回忆的价值,亦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整齐划一。还有,回忆也需时间精力,尤其是将回忆诉诸笔墨,变成文字,更是一件麻烦事。故年过花甲始提笔者,即便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也要趁岁月未晚,抓紧进行。</p><p class="ql-block"> 敝人此生碌碌无为。倘能认真总结得失原委,诉诸文字留给子孙,也不失为一份精神遗产,或许对其走好人生之路,能有所助益。</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趁岁月未晚,总结好自己一生的得失,遂成了我六旬之后最想做也必须做完的一件事——“唯此为大!”</p><p class="ql-block"> 另外,将这些本是写给自己看的散乱文稿,修定整理、集结成册,馈赠致爱亲朋,一则与之共享吾之人生经历和感悟;二则“千年的文字会说话”,留下它,不致人一走,就真的一切不留痕迹,一切无从追忆。只要有文字在,吾之思想感情,甚而至于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会心者也就可从中窥视想象——假如那时真还有人读,那么,已离去的我,当会泉下有知,甚感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故而,自费出一本“敝帚自珍”的文集,应是我余生尚未了却之夙愿!</p><p class="ql-block"> 至于其余,皆已无足轻重,这里就不多说了。</p><p class="ql-block"> 上述两件大事,目前尚是空谈。因此,一切都需抓紧,趁岁月未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30日,文伟草于盘龙江边之斗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