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西北之六,额济纳胡杨林 金秋时节的视觉盛宴

云舒

<p class="ql-block">  10月10日的暮色,是被怪树林的枯枝牵着走的。当最后一缕霞光从扭曲的树干缝隙间溜走,相机里已存满了剪影的苍凉,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收起镜头。返回额济纳县城时,夜色早已织密,谁曾想一夜之间,这座小巧的城镇竟被三万多寻秋的脚步填满。幸好领队禅早有预见,一月前便订好了旅馆,否则我们四人怕是要露宿街头与秋霜为伴了。</p><p class="ql-block"> 次日天刚蒙亮,街边小店的炊烟刚升起,我们就着一碗小米粥简单用过早餐,便直奔额济纳景区。晨雾还未散尽,景区门口早已聚满了人影,静候着那扇通往金色世界的大门开启。八时许,景区小火车载着满车期待,朝着额济纳景区的核心打卡点二道桥驶去。</p><p class="ql-block"> 二道桥是额济纳献给秋日的一面镜子。它依偎在额济纳黑河东岸,宽阔的水面像被打翻的琼浆,清澈得能照见云的脚步。金黄的胡杨沿着河岸站成队列,叶片在晨光中泛着蜜色的光泽,枝桠伸展着,仿佛要将天空的蓝也揽入怀中。当树影跌入水中,便成了“水中金秋”的奇幻景象——蓝天白云在水里晃悠,金色的叶片与粼粼波光纠缠,虚实难辨,宛如一幅正在流动的油画。我们恰好赶上日出后的黄金时段,柔和的光线像一层薄纱,将每一片叶子的纹路、每一道水波的褶皱都勾勒得清晰动人。我们不时移步换景,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生怕错过这稍纵即逝的光影魔术。</p> <p class="ql-block">  约莫上午十一时,阳光渐渐变得浓烈,我们转移到了四道桥。这里的胡杨与二道桥的灵秀截然不同,是另一种沉雄的模样,被当地人称作“英雄林”,每一棵都像从岁月深处走来的勇士。</p><p class="ql-block"> 若说二道桥的胡杨是依水而居的仙子,树干纤细挺拔,金黄叶片在风中轻摇如少女裙摆的流苏,树影倒映水中与天光交织成流动的水彩画,满是温柔诗意;那四道桥的胡杨便是披甲上阵的猛将,树龄大多在六百年以上,树干粗壮得需几人合抱,部分虽已中空、折断,甚至表皮皲裂如老人饱经风霜的手掌,却依然枝繁叶茂,用“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姿态书写着生命传奇。树枝虬结如苍龙狂舞,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光影,像是时光刻下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夕阳开始西斜,我们换乘观光车穿过沙枣林,赶往最北端的八道桥。这里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缘,没有胡杨的金黄点缀,却有着沙漠独有的雄浑壮阔。沙丘连绵起伏,沙脊线如被风梳理过的绸缎,优雅地蜿蜒向远方,地表的沙纹是风的笔触,在阳光下泛着细密的光泽。</p><p class="ql-block"> 游客们的身影为这片苍茫添了几分生气,有人举着相机定格沙海落日,有人沿着沙脊缓缓行走,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不远处,几峰骆驼正迈着沉稳的步伐穿行,驼铃声清脆地回荡在沙漠中,与风拂过沙丘的沙沙声交织成曲。我升起无人机,飞近沙丘,将沙丘的曲线、游人的剪影与骆驼的身影一同定格,直到天色暗淡下来,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途。</p><p class="ql-block"> 坐在旅馆床上,翻看相机中的照片。 一柔一刚,一秀一壮,一水一林一沙,把二道桥胡杨林的灵秀美;四道桥胡杨林的风骨美;八道桥沙丘脊线的灵动美,共同构成了额济纳胡杨林的秋日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