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廊下酱香漫过秋阳</b></h3> 2025年11月1日(周六)。 清晨七点半从荷叶塘初中出发前往绍兴安昌古镇游玩,这是学校工会安排的职工秋游活动。一辆50座的大巴满载着欢声笑语,带着对绍兴古镇旅游景区的向往而去。车窗外的稻田渐次换成水乡特有的白墙黛瓦,这是时隔二十一个月的重逢,上次踏足这里是前年农历年前(2024年1月28日),正是深冬时节,是在陈哥组织下到这里游玩和置办年货的。如今秋阳正好,风里的味道都变了模样。<br> 记忆中的安昌古镇是河道两岸浓浓的商业气息,河道两岸的廊下铺天盖地的是悬挂着和平铺着的酱鸭、香肠、酱鹌鹑、腌肉,以及各种小吃、绍兴黄酒、仁昌酱油等等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拥挤不堪的人流。上次的最凸出的印象是这里江南水乡的年味。<br> 当再次踏进古镇两岸廊下的青石板路的时候,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石桥映入眼帘。河道对面的“仁昌酱园”几个大字显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知道,安昌古镇又在等我了。<br> 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温润,缝隙里嵌着新落的梧桐叶,不像冬日那般覆着薄霜,踩上去少了几分脆响,多了些绵软的质感。沿河的廊棚依旧蜿蜒,朱红的灯笼在檐下轻轻晃动,一串串饱满的酱鸭,油亮的外皮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廊下的阿婆正翻晒着鱼干,竹匾里的干货散发出咸鲜的香气,与记忆中冬日里腊肠的浓郁交织在一起,成了古镇独有的味觉印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上乌篷摇醒秋光</b></h3> 我们沿着河岸缓步前行,水上的乌篷船的格外地灵动。船夫、船娘们戴着蓝布头巾,用脚摇桨,小船便搅碎了水面的倒影,将两岸的粉墙黛瓦都揉成了流动的水墨画。<br> 上一次来这里时,记得河面的乌篷船里坐着新郎新娘装扮的人,随着乌篷船的前行一路进行拍摄。如今秋阳澄澈,连船篷上的乌毡都显得格外分明。乌篷船里坐着的是男男女女的游客,显得那么悠闲。河道边散落着一些举着相机拍照的人,时光就在这样的新旧交替里悄然流转。<br> 正午的阳光透过廊棚的缝隙洒下,在临河窗边投下斑驳的光影。"一锅鲜农家菜馆" 里我们围坐桌前,点了这里的各色招牌菜,这家菜馆不大,是我们的老周同志特意从网上选定的一家菜馆,不是旅游团队餐的地方,中午的菜也是老周精心挑选的,大家吃了都赞口不绝,就是菜的分量少了一点,抑或是我们吃得多了一点。总之是比较满意的一次旅游餐。<br> <p class="ql-block">坐在乌蓬船里仰看飘浮在水上的古镇景象,那该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吧?</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安昌的独特韵味等着你</b></h3> 江南的古镇大抵都有相似的模样,可安昌的特别,在于它的真实。它也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但是没有过度的商业包装,只有原住民寻常的生活气息;它的美不分四季,冬日有腊味飘香,秋日有落叶铺径。两次到访,像是读了同一本书的上下章,冬日的静谧与秋日的明媚,共同构成了安昌完整的韵味。或许下次再来,又是另一番光景,但廊下的酱香、水上的乌篷与青石板上的时光,永远会在这里等你。 下午的兜率天宫会有宏伟的佛像与庄严的钟声,但安昌古镇的秋阳、酱香与笑声,会永远留在记忆里。<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中部分内容由豆包AI操作完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