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脉络的理解,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2025年11月1日晚上,包头师范学院李德英院长作了题为《从历史观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培训,为来自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和包头四个盟市的原名族语言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贯通古今、思想深邃的历史与文化盛宴。</h3> <h3>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br> 李教授首先从宏大的历史视角切入,生动阐述了我国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交往、交流、交融的画面。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脚下的土地,早已不是简单的‘你來我往’,而是历经千年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李教授通过丰富的文献史料强调,这种交融体现在血缘、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基础。</h3> <h3>二、“大一统”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r> 第二部分,李教授聚焦于贯穿中国历史的“大一统”思想。“大一统”不仅是追求疆域和政治的统一,更是文化认同、价值共识和精神归属的高度统一。自秦朝“书同文,车同轨”开创先河,到汉代“独尊儒术”奠定共同的文化伦理基础,“大一统”理念如同一条精神纽带,将生活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习俗的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br>“正是这种对‘统一’的执着追求和深刻认同,使得中华民族在历经无数战乱与分裂后,总能重新走向统一与融合。”“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基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和政治文化框架。</h3> <h3>三、铸牢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r>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李教授将历史观照与现实使命紧密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全体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和团结基础上的伟大征程。</h3> <h3> 历史告诉我们,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