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亲的故事:我给学校拾麦穗

张永占(德高为上)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6303919</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张永占(德高为上)</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深切怀念我的可亲可敬的老母亲!</p><p class="ql-block"> 勤俭节约、勤劳致富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的家庭历经多年形成的优良家风。父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只有劳动才能收获,用辛苦和汗水换来的东西要加倍珍惜,不要轻易浪费,那是很可耻的事情。尤其是母亲从小失去父母,吃苦受穷,更是处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她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勤俭节约的根苗。</p> <p class="ql-block">  在我九岁那年夏天,芒种时节到了。正是三夏大忙季节,村里的小学放麦假七天,老师们大多数都是农村户口,要帮助队里收割小麦,孩子们也要给家里帮忙。放假时,老师把同学们召集到了一起,开始布置假期任务:每个同学都要到地里拾麦穗,返校的时候给学校上缴五斤小麦,要求整洁干净、不含水分,完不成任务要受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回到家中,立即向母亲报告了假期拾麦子的任务,母亲一听,询问我怎样完成。我看着母亲,轻描淡写地说道:“这还不简单嘛,往咱家盛麦子的布袋里舀上一瓢,怎么也有五六斤吧?!交给老师就得了呗!”母亲听我大言不惭地说完,瞪我一眼说:“哈!你这倒是简单,可不是你自己拾得啊!你这是不劳而获。”母亲又接着话题说:“你们这些孩子们真该到地里去体验一下农民们的辛苦,可别做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那样一辈子也过不上好日子。”我喃喃道:“天这么热,下地拾麦子太受罪了,我不愿意去!”母亲看我非常固执,心里着急地训斥道:“凡是挣钱有收成的事情,哪个不是吃苦受累的?光想着享受,在不冷不热的屋子里,喝着凉水扇着扇子倒是挺舒服,可你永远也得不到粮食!”听着母亲一席话,我茅塞顿开,她说的句句在理,母亲平日里的一言一行给我们作了表率,每时每刻都在实践着她无声的诺言。</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午,母亲早早做点饭,我吃了一个大饼子,刚刚吃饱饭,母亲叫我说咱们走吧,现在你带上布袋子,再灌上一个玻璃瓶子的水,我这就领着你去拾麦穗。闻听此言,我瞪大眼睛,大吃一惊:“娘!这么热,去地里?!”母亲看着我惊讶的面孔,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这个你就不懂了,上午生产队使用镰刀割完麦子,人们都累了,赶紧回家吃饭去了,大中午的人们都怕热,没有人出来拾麦子,只有那些不怕吃苦的人才能捡到,等一早一晚凉快的时候麦子早没有了。还能给你留着吗?”我和母亲沿着围村小路,一路前行,风尘仆仆很快就到了麦地里。</p> <p class="ql-block">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大部分已经收割完毕,只有少部分麦子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盛夏时节的麦地里,像个大蒸笼,热浪袭人,阳光照耀下热气腾腾,人一踏进田野,脚底下烫的脚心发热。我和母亲走进麦田,身体上的汗液瞬间冒了出来,一个个汗珠摔落在地上,跟随母亲沿着麦垅向前走着,地上散落的麦穗真不少,我们弯腰弓背,一个个捡起来,装在布袋里,时间不长,布袋逐渐撑起来,不到一个小时,我和母亲的两个布袋几乎装满了。我们急匆匆走到树荫下乘凉,身上早已汗流浃背,急匆匆拿着瓶子,咕咚咚大口喝水,我们在林荫大道上一路快走赶回家,把麦子穗放在台阶上晾晒,等晒干以后,母亲用木棒槌砸,麦粒一个个脱出来,装满了小口袋里,足足有十多斤。看着我们冒着酷暑,流着大汗收获的成果,感到非常欣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中午,母亲吃了饭,嘱咐我说:“今天不带你去了,你自己在近处村边去拾麦子吧,有一个生产队上午刚刚割完一块地,马车也拉完麦秸了。”我顶着烈日,在麦地挥汗如雨,弯着腰捡拾散落在地上的一个个麦穗,有的麦穗都藏着地垅上十几公分的麦茬里面,我伸进手去捡,不经意间手指扎破,渗出鲜红的血滴,也全然不顾,很快就装满了小布袋。这时太阳直射在我的背上,渴的嗓子眼儿冒烟,就想喝口水快速解渴。一只手去摸口袋,唉!忘记带水了。一边快走,一边找水,此时低头看见地上车辙里面的一汪清水,我急不可耐地俯下身子,双手捧起一捧水,一饮而下,嗓子里面像是喝了蜜汁一样甘甜。再走十几步,突然发现有一滩牛粪在那,而且和那汪水离得不远,顿时心里五味杂陈,这水肯定有污染了,心里觉得又可气又无奈。人在需要护佑生命的时候,人的本能很强大,一切的艰难困苦都会被踩在脚下,经过风雨磨砺的人们,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