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午后的微光透过展馆的玻璃洒进来,我第一眼就被那簇红得摄人心魄的花吸引住了。它立在深色背景前,像一团静止的火焰,却又在透明的青花瓷瓶中轻轻摇曳,仿佛随时会随风起舞。标牌上写着“国色天香”,可我却在心里默默唤它“幽兰”——那是一种沉静的艳丽,不喧哗,却让人心头一颤。我站了很久,看那层层叠叠的花瓣,竟觉得它不像是被陈列的艺术,倒像是从某个古老庭院里走出来的贵客,带着未说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转过角落,一组微缩的市井烟火扑面而来。小人偶们在灶台前忙碌,有人搅动锅中的汤羹,有人低头切菜,竹篮里堆满了各色食材,连炊烟都用细丝铜线勾勒得栩栩如生。我忍不住笑了,这哪里是展品,分明是一段凝固的时光。我仿佛听见了锅铲碰撞的声响,闻到了米饭的香气。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酿造时光”,不是用酒,而是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把日子慢慢煨出滋味。</p> <p class="ql-block"> 我再往里走,一座微缩的敦煌静静铺展在眼前。山丘起伏,河流蜿蜒,屋舍错落有致,树影婆娑。我俯身细看,竟在屋檐下发现了一只极小的飞鸟剪影,仿佛正要掠过水面。这哪里是模型?分明是一幅会呼吸的画。我忽然想起曾在真正的敦煌壁画前驻足良久,那时看的是飞天与佛影,如今在这方寸之间,却看到了人间烟火与自然共生的诗意。原来,印象里的敦煌,不只是黄沙与信仰,还有水边的绿意与屋前的炊烟。</p> <p class="ql-block"> 我在参观中,了解到琉璃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琉璃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曾经是宫廷贵族的用品,象征着高贵和尊贵。琉璃作品在古代的宫廷建筑中广泛应用,作为一种装饰材料,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琉璃作品的独特韵味和精湛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 琉璃制作的工艺过程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其中包括选择优质原料、熔炼成琉璃坯、创作设计图案、手工雕刻等,每一步都需要艺术家的细致磨砺和耐心等待。琉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加热、冷却和雕刻,需要长时间的劳动和耐心。</p> <p class="ql-block"> 我惊叹于琉璃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一束光从斜上方打下来,照亮了那个玻璃花环。橙、蓝、黄、绿的花瓣在透明的底座上轻轻“摇曳”,像是被某阵看不见的风拂过。我凑近看,竟分不清哪一片是花,哪一缕是光。玻璃的通透让色彩在空气中流动,仿佛下一秒就会化作一缕香气飘散。我忽然觉得,这花环不属于任何季节,它只属于“此刻”——一个被凝固的、梦幻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两件镂空的玻璃容器静静相对,像一对沉默的对话者。光穿过它们身上的花纹,在展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而内部悬挂的彩色玻璃条随着视线的移动轻轻“晃动”。我绕着它们走了一圈,光影也随之流转,像在读一首没有文字的诗。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最美的艺术,或许不是让人“看见”,而是让人“感受”——感受光与影的私语,感受静止中的律动。</p> <p class="ql-block"> 那株红梅开得极盛,花瓣层层叠叠,像要把整个初冬天的热情都燃烧殆尽。它立在黑色底座上,倒影清晰如镜,仿佛另一株梅在深渊中与它对望。前方的小圆盘上,静静躺着一枚金色的小物,形状模糊,却让整个画面多了一丝仪式感。我忽然想起某年冬日,在江南小园里也曾见过一树红梅,那时雪落枝头,友人执壶而来,说:“梅下不可无酒。”如今这株梅虽无雪,却有光,虽无人,却有心。</p> <p class="ql-block"> 一束红花插在黑色花瓶中,花茎笔直,花瓣细长,像一束不肯低头的火焰。背景深沉,反倒让那红愈发夺目。我注意到花瓶底部有几道褶皱的纹路,像是被岁月轻轻揉过的纸。这花不似庭院中自然生长的模样,却有一种被精心守护的尊严。我站在这束花前,竟生出几分敬意——美,有时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用来敬畏的。</p> <p class="ql-block"> 一株枝干弯曲的植物上,橙红的果实与绿叶相映,一只绿螳螂伏在枝头,触须微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跃起。底座是雕花木台,倒映出整株植物的轮廓,虚实交错,竟分不清哪一部分是真实,哪一部分是影。我忽然觉得,这螳螂不是装饰,而是守卫者——它守着这株永不凋零的树,也守着某种我们早已遗忘的自然秩序。</p> <p class="ql-block"> 一束白百合在透明容器中静静绽放,花瓣宽大,洁净得不染尘埃。一根弯曲的玻璃条环绕花束,像一道温柔的守护。深色背景下,那白得近乎发光,仿佛它不是被照亮,而是自己在发光。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曾在窗台养过一盆百合,每到夜里,香气便悄悄弥漫整个房间。那时不懂美,只觉得那香让人心安。如今站在这里,才明白,纯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一盆盆景挂满红果,枝叶繁茂,树根处覆着绿苔,像从山野中直接移植而来。它立在黑色底座上,木质边缘温润,仿佛曾被无数双手摩挲过。我忽然觉得,这盆景不像展品,倒像一位老友——它不说话,却用果实和苔藓讲述着时间的故事。我们总以为艺术在远方,其实它就在这样一盆被精心照料的植物里,在每一寸生长的痕迹中。</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盆盆景,枝叶间点缀着几颗蓝色的小果,像夜空中的星子。展台前方的标牌写着“蓝星幽梦果”,我念了一遍,竟觉得这名字比景更美。它让我想起童年夏夜,躺在院中看星星,母亲轻声说:“那颗最亮的,是梦落下来的地方。”如今这蓝果,或许就是梦的化身——不耀眼,却让人心头一软。</p> <p class="ql-block"> 一束粉玫瑰在黑花瓶中盛放,花瓣柔和,茎叶弯曲,仿佛刚从晨露中摘下。花瓶底部的蓝蝴蝶图案让我驻足——那蝶翼微微展开,像要飞,却又被永远定格。我忽然觉得,这整件作品像一封未寄出的情书,美得克制,又藏不住深情。我们一生中,或许都曾想把某束花送给某个人,却最终只让它静静立在某个角落,独自芬芳。</p> <p class="ql-block"> 青花瓷瓶里插着一束五彩的花,粉、蓝、黄、白交织,像把整个春天揉碎了装进去。标牌上又是“国色天香”,我笑了。这一次,我不再觉得这词太重,反而觉得它轻巧地落在了这些花上。它们不争不抢,却用色彩说出了一切。我忽然明白,所谓“国色”,未必是倾城之貌,而是让人心头一亮的那一瞬心动。</p> <p class="ql-block"> 一株兰花攀附在棕黄的石头上,花瓣由淡黄渐变为蓝,像被晚霞浸染过。它不立于瓶中,也不居于盆内,而是扎根于石,野性而高洁。我蹲下身,看那细长的叶如何在风中(或想象中的风中)轻颤。这兰,不像被驯养的美,倒像山野中偶遇的隐士,不言不语,却让人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琉璃作品的色彩鲜艳多样,清澈明亮。尤其是太阳光照在琉璃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人心生向往。琉璃作品中的花鸟、山水等图案,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琉璃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气质和文化内涵,让我对琉璃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件作品前,我停得最久。一株白花置于精致底座上,背景是深墙与几幅装饰画。它没有前几件那般夺目,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我忽然觉得,这一整天的行走,看尽繁华与巧思,最终竟被这一朵最简单的花打动。它不喧哗,不繁复,只是安静地开着,像在说:美,有时就是存在本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