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不错,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中国观赏石博览馆”的石阶上,我踩着那几级台阶缓步而入,身旁的老邻居老陈还特意绕了下无障碍坡道,笑着说:“这设计周到,走起来不累。”我们俩住学府涵青小区快二十年了,平日里一起喝茶、下棋,今天约着来这新开的博物馆走一走,图个新鲜,也图个清静。</p> <p class="ql-block">外面那条街铺着灰石板,走上去脚步声清脆,两旁的白墙建筑整齐划一,像是刚刷过漆似的。阴天反倒让整条街显得更干净,行人不多,三三两两散步的,大多是像我们这样年纪的。老陈说:“这地方,比城里那些闹哄哄的展馆舒服多了。”</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不远,一栋现代风格的建筑静静立在山脚下,红框窗户在白墙上格外显眼,像画里跳出来的。一排绿灌木后头是条石板小路,通向深处。我们没急着进去,就站在路边看了会儿,山影在远处淡淡地浮着,风一吹,连空气都像是静的。</p> <p class="ql-block">馆内第一眼就撞见那个巨大的白色卷轴,红字“鸿运常来”写得大气磅礴,底下一块红石静静卧着,像被供奉的宝物。几盆绿植围在一旁,不喧宾夺主,却让整个空间多了几分生气。老陈笑着说:“这词儿好,咱俩今天来得正是时候。”</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那幅写着“鸿运常来”的卷轴画前站了两位女士,正轻声交谈,像是在讨论字迹的笔法。我也停下脚步看了会儿,卷轴垂落的弧度、墨色的浓淡,都透着讲究。地面的大理石映着天花板的光影,人走过去,像踩在水面上。</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边立着一个宣传展架,白底蓝红图案,写着“中国观赏石博览馆,票价100元,原价159元”,旁边还放着一台AED急救设备,红标醒目。老陈凑近看了看,说:“这地方连急救都想到了,不简单。”墙上还有几行小字,讲的是观赏石文化交流的事,我们没细读,但心里觉得,这馆子办得有心。</p> <p class="ql-block">拐角处一块金色牌匾挂在墙上,“中国观赏石协会”几个字沉稳有力,玻璃窗后头人影晃动,像是有人在开会。我们没进去,只是驻足看了看,那牌子像是给整个馆定了调——不是热闹的景点,而是有来头、有传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馆中最让我驻足的,是一件浅灰色的大型雕塑,波浪般的纹理从上到下流淌,像凝固的风。它立在木质底座上,底座雕工精细,却毫不抢眼。背景是简洁的白墙和黑色横梁,右边一块绿色指示牌安静地指着方向。我站那儿看了许久,老陈也没催我,他知道我有时候,就爱这么“发呆”。</p> <p class="ql-block">一件棕黄色的岩石展品摆在灰瓷砖地上,形态如山峦起伏,粗粝的表面像是被岁月亲手打磨过。它不靠华丽取宠,却让人忍不住靠近。老陈说:“这石头,像咱们那会儿爬过的雁荡山。”我点头,忽然觉得,石头也通人性,它沉默,却记得风霜。</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奇石置于黑木桌上,色彩斑斓,纹理如画。它被框在一面六边形窗景里,窗外绿意隐约可见,仿佛它本就生于自然,只是暂时栖身于此。我拍了张照,老陈笑我:“你这哪是来看石头,是来‘行摄’的吧?”</p> <p class="ql-block">有块奇石被放在窗前的黑木桌上,桌上还摆着一张说明牌,字小得看不清,但我不急。窗外绿植随风轻摇,石头的轮廓在光线下柔和下来。这一刻,人与石、内与外,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p> <p class="ql-block">“土之魂”三个字刻在墙上,英文写着“THE SPIRIT OF THE LAND AND MOUNTAIN STONES FROM”,气势沉沉。前方那块巨石被黑栏围着,表面粗糙,形态嶙峋,像是大地的骨骼。老陈说:“这名字起得好,石头也有魂。”</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几位参观者围着一块巨岩仔细端详,有人拍照,有人低声议论。天花板的黑条纹与灰地砖让空间显得现代而克制。我看了看时间,13:04,阳光正悄悄爬上墙角。我们没说话,只是并肩站着,像在听石头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个圆形门洞,眼前豁然开朗——地面做出波浪纹路,两旁巨石如守卫般矗立。远处几个参观者的背影渐行渐远,像走入了一幅流动的山水。老陈说:“这设计,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一件高大的岩石艺术品立在雕花基座上,纹理如岁月刻痕,旁边还配了块深色小石作陪衬。蓝纹地毯衬得整个空间更显庄重。13:05,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两位老太太正站在介绍牌前读着“灵石”二字的书法,神情专注。一个穿豹纹外套,一个穿深色衣裤,像极了小区里常在花园聊天的那几位。我们没打扰,只轻轻走过,心里却觉得亲切。</p> <p class="ql-block">一个穿黄黑条纹毛衣的男子快步走过,帽檐压得不高,手里攥着手机,像是在拍什么。他背影轻快,给这安静的空间添了点生气。老陈说:“年轻人也来了,这馆子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大的绿色石头摆在橙色莲花底座上,粗粝的表面与柔美的底座形成奇妙对比。墙上“石来运好运开”几个字写得洒脱,像是在祝福每一个路过的人。我笑了,心想,今天这一趟,确实“好运”。</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板讲的是珠峰奇石“灵异”的传说,附着旧报纸和照片,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老陈看得津津有味,说:“石头也能有传奇,真没想到。”</p> <p class="ql-block">一对年轻夫妻在绿石前合影,笑得灿烂。男的穿蓝马甲红内搭,女的围着彩巾,背景那幅“石来运转好运来”的画,像是为他们特地写的祝福。我们也停下来看了会儿,觉得这画面,比展品还动人。</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一个暗调展厅里,我看见一块螺旋状的化石,内部嵌着无数小化石,像时间的年轮。它静静躺在深色背景中,古老而神秘。我忽然明白,今天我们看的不只是石头,是大地的记忆,是时间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走出馆外,风轻了些。老陈拍拍我肩膀:“下次带孙子来吧,让他也看看,什么叫‘土里藏乾坤’。”我笑着点头,回头望了一眼那简洁的建筑,心想,这趟“行摄”,拍的不是风景,是心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