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绝时空中的精神守望——读严秋林《秋日感怀·步韵李商隐〈安定城楼〉》

邹海林

<p class="ql-block">严秋林的这首七律,以李商隐《安定城楼》为韵脚原点,却在其苍茫的秋日图景中,构建起一个更为复杂的精神时空。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编织与时空架构,在“独上危阑”的孤绝时刻,展开了一场与自我、与历史、与宇宙的深度对话。</p> <p class="ql-block">诗歌开篇即以“独上危阑百尺楼”营造出超拔尘世的观照视角。这个“危阑百尺”的制高点,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高度,更是诗人精神立场的象征。当“眼随孤雁入寒流”,视线从孤雁到寒流的延展,完成了从有限到无限的精神飞跃。这种俯仰天地的观照方式,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感一脉相承,却又多了几分李商隐式的细腻与隐忍。</p> <p class="ql-block">诗中时空的交织尤为精妙。“西风暗送凉蝉泣”与“北渚空催断梗游”构成横向的空间铺展,而“未许尘沙销鬓雪”与“犹期星斗共篷舟”则形成纵向的时间穿越。诗人将自我置身于广袤的时空坐标中,让西风北渚的秋声与星斗篷舟的远志形成强烈张力。这种时空处理,既承袭了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沉郁,又融入了李商隐“星沉海底当窗见”的奇幻。</p> <p class="ql-block">“南山桂树今仍在,却恐樵人斧欲休”一联,将全诗的时空沉思推向高潮。南山桂树作为高洁品格的象征,历经岁月依然挺立,却面临“樵人斧欲休”的威胁。这既是诗人对精神家园可能失守的深切忧虑,也是对理想坚守的悲壮宣言。此处的“斧欲休”并非真正的停止,而是在蓄势待发的危机中,暗含着更为紧迫的毁灭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语言艺术上,诗人巧妙运用李商隐式的隐喻系统。“凉蝉泣”暗喻志士失意,“断梗游”象征身世飘零,“鬓雪”暗示岁月蹉跎,“篷舟”寄托归隐之思。这些意象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共同织就了一张精密的情感之网。特别是“尘沙销鬓雪”的陌生化表达,将无形的时间流逝具象为有形的销蚀力量,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在有限的五十六字中,构建了一个无限的精神宇宙。诗人站在秋日的高楼之上,以孤雁般的清醒穿越寒流,以篷舟般的坚韧对抗尘沙。在这个精神时空中,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形成奇特的平衡,现实的困顿与理想的执着达成痛苦的和谐。当樵人之斧高悬于南山桂树之上,诗人的忧思已然超越了个人际遇,升华为对整个人文精神命运的深切关怀。</p> <p class="ql-block">严秋林此作,既是对李商隐诗歌精神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古典诗歌现代转型的积极探索。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诗人以他独特的时空感知和语言创造,为我们守护着那片精神的南山,让古老的桂树在当代的秋风中,依然散发着不屈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秋日感怀·步韵李商隐《安定城楼》</p><p class="ql-block">严秋林(湖南)</p><p class="ql-block">独上危阑百尺楼,眼随孤雁入寒流。</p><p class="ql-block">西风暗送凉蝉泣,北渚空催断梗游。</p><p class="ql-block">未许尘沙销鬓雪,犹期星斗共篷舟。</p><p class="ql-block">南山桂树今仍在,却恐樵人斧欲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邹再新 笔名:邹海林,男,攸县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东方文明传播会、华人诗词学会、攸县作家协会会员,《墨海心舟》、《星辰有声微刊》顾问,《彩云诗词园》微刊编委,攸州诗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汉诗协会湘东分会理事,东方文明传播会辽宁分会文化厅副厅长,东方兰亭诗社理事。东方文明传播会广东分会《松风竹韵读书会》文学顾问。《华人诗词学会》理事。曾参加《中国当代诗歌2011--2012》颁奖盛典暨易华仑先生的书画展活动。出版个人诗集《乡恋》和散文集《秋临星城》,很多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地及国际上的报刊、杂志和微刊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