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三十六年了。当我再次站在翠华路校区的林荫道上,斑驳的光影里依然能看见那些1989年经金学院毕业的年轻人——那时的我们,是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的莘莘学子,10年后的我们,从陕财被移入了交大这片土地,刚被移植到这片沃土,既有心中的忐忑,更怀扎根的渴望,甚至我们一群人的心里是酸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陕财刚并入交大时,我心头掠过的那些心酸。但很快,这片学术大家庭的温暖便消融了我们所有的不安。师兄师姐的援手,师弟师妹的笑语,让经金学院的我们真正融入了交大的血脉。那些年在东西校园诵读的晨光,在图书馆挑灯的身影,如今都化作生命中最珍贵的底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交大,早已将西迁精神熔铸成这座学府的灵魂。走在校园里,你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气质——不仅是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火,更是每个交大人骨子里的担当。从搭建400平方米实验平台到创建600平方米数据中心,从突破纳米技术壁垒到推动产业转化,这一切的背后,是“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初心在闪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最爱傍晚时分在交大的校园里漫步。我爱看创新港腾飞映红的晚霞,我爱听梧桐大道的风穿过梧桐叶,恍惚间仿佛回到曾经的青春岁月。那天,我走进创新港校区,看见学弟学妹们在讨论人工智能、大数据,那种蓬勃的朝气又让我深信:西迁精神的火炬,正在新一代交大人手中燃烧得更加炽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校给予我们的,从来不只是谋生的技能。在这里,我们懂得了何为“精勤求学”,何为“果毅力行”。从轨道交通到航空航天,从国防军工到能源动力,处处都有交大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身影。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自觉,正是西迁精神最动人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科发展如参天大树,基础学科是深扎的根,优势学科是挺拔的干,新兴学科是繁茂的叶,交叉学科是绽放的花。而滋养这棵大树的,正是那永不褪色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深深祝福这片培育我的土地。愿交大永远保持梧桐初栽时的赤子之心,在坚守中创新,在传承中突破。愿每个走进这里的学子,都能找到照亮一生的那束光;愿每位从这里走出去的校友,都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桐叶落,滋养着脚下的土壤;西迁精神,照亮着前行的路。这,就是我们的交大——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祖国的西部,绽放着最动人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大经济金融学院85丙芳大姐于11月1日听交大直播论坛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