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49、卫礼贤结识劳乃宣与他的梦完全符合。</b></p><p class="ql-block">以下2例出自外国。</p><p class="ql-block">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大名,他被认为是一个“酷爱中国文化,学养深厚的”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汉学家。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hn),从1899年起,先后以传教士和学术顾问的身份两度来华,旅居中国前后长达25年之久。深知他的荣格在《理查德•威廉》的专文中说,用“‘影响’一词描绘在他身上产生的结果是不大恰当的,可以说他被(中国文化)征服了,被同化了。”</p> <p class="ql-block">卫礼贤在华期间和王国维、罗振玉、辜鸿铭等知名学者以及新派知识分子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人多有交往,其中就有一段梦的因缘际会。辛亥革命后清朝的达官显宦纷纷去青岛避难,其中不乏像前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监、著名音韵学家劳乃宣这样的名宿硕儒。谈到和劳乃宣的结识,卫礼贤说:“我梦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蔼然长者,向我走来。他自称崂山,他想将崂山中的秘密告知我。我向他鞠躬致敬,刹那间他却倏尔不见了。”不久,德国青岛总督便介绍劳乃宣担任他的汉学老师。卫礼贤说劳乃宣和他梦中所见的老者分毫不差。他对劳乃宣执弟子礼,并养老送终。在劳乃宣的帮助下,他穷10年之力将《易经》译成德语。</p> <p class="ql-block">卫礼贤所交往的中国学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南生桥,陕西兴平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有《二十五史梦文化解读》(出版社精装重印一次)和论评《雕虫写龙集》行世。前者和部分论文已授权外译推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