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4日游(下)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 晋城的行程有两处。还是租车前往。首先来到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府城村的玉皇庙。1988年的第三批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最具看点的就是一进院落西廊殿—二十八宿殿。</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星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运行划分的二十八个区域。后面道教又把天文学纳入神仙体系,产生二十八星官。唐初五行家袁天罡又把星官和二十八种动物撮合在一起,形成了二十八星宿。元代的匠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出二十八个动物和人巧妙结合的星宿形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尊塑像都搭配了一只小动物。不仅表情丰富生动,极富神韵,而且整体也极具互动性,有很多小巧思。</p><p class="ql-block"> 整堂彩塑依次看过来,呈现一动一静的排列方式。以东方一宿—角木蛟为中心,先左后右,依次按照东、北、西、南方七宿向两边展开。有的孔武有力,有的恬淡安静;有的怒发冲冠,有的安逸潇洒。</p> <p class="ql-block">  和二十八宿殿紧挨着的是十二元辰殿。老师说工匠在修复时有的属相和对应的人物是有错位的。看一下哪个有所出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出来下一站前往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青莲寺。青莲寺位于晋城市东南</p><p class="ql-block">17公里的硖石山腰。分为上寺和下寺。车停山下,做区间车上山。首先来到下寺。</p> <p class="ql-block">  山门进去以后左手边有座覆钵式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弥陀殿内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的彩塑是目前仅存的唐代3堂彩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弥陀殿前面的释迦殿内的彩塑是宋代彩塑</p> <p class="ql-block">  步行顺着山路攀援来到上寺。远眺远山,层林尽染,秋意正浓。</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藏经阁。引人入胜的是飞檐处的角兽。木骨泥胎。虽然不起承重作用,但极具装饰性。四角角兽各有不同。</p><p class="ql-block"> 藏经阁上下两层,上层有宋代风格,下层为明清风格。</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后面是大雄宝殿,宋代建筑。门簪的左侧有石刻题记。</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进院落有两棵1400多年的古银杏。记录和见证着古青莲寺的千年过往。</p>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看了十座寺庙。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越来越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融汇贯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拿中国的古代木构建筑的斗拱和梁架的相互作用来说。像极了中国的本土道教文化——当一切平静时是中庸的。当有外界的进攻时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p><p class="ql-block"> 到此,我们的行程结束。其他的四人各自乘车返回。我独自去往太原。(原因是回程的时间太晚了。于是决定去太原住一晚,明天下午的动车回津)。这样就多出半天时间去山西博物院3,4楼,补齐之前没看完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  其实已经是番外了,但也想记录一下。老师建议去山西博物院四楼“土木华章”展区看看。到了一看,是应县木塔的展览了。于是仔细的看了应县木塔的各层影像资料。毕竟木塔由于倾斜的原因早已不让上了。只能进入一层。所以这些影像也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出来2:50的高铁返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