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 南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有一个盆地---塔里木盆地。它东西1500公里,南北600公里,面积53万平方公里。盆地中心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1000公里,南北400公里,面积33万平方公里。 从北向南通过沙漠的公路有4条。<br>第一条是轮台到民丰的国道216,全长565公里,1995年通车。这是为沙漠腹地的塔里木油田修的。<br>第二条是尉犁至且末的省道254,全长330公里2005年通车。<br>第三条是阿克苏-阿拉尔到和田的国道580,沙漠路段420公里。2007年通车。这条路是阿克苏、库车到和田的捷径。<br>第四条是塔中至且末的省道233。这是国道216从塔中分出的一条支线,长436公里(注:塔中是塔里木油田的驻地),2022年通车。<br>另,沿沙漠东缘和西缘还各有一条绕行的路,目前都是高速路。<br>我们的目的地是和田,计划走第三条路,即国道580。 《图》穿越沙漠公路示意图 国道580非常平整,限速有时50,有时60,有时80。个别路段有区间测速,但是假的多,因为很多本地车根本就选择无视。刚进沙漠不远处就有观景台,沿着木质的人行栈道可以走进沙漠很远。路边沙地上的固沙方格子是新栽的草,一片片的昂着头,伸着腰。风很大,但空中和路面没有浮沙。再走就是无人区了,很多固沙的方格子已被掩埋,风把细沙吹到路上,吹到天空,满眼皆黄。有工人正在栽新的固沙方格子,但毁掉多,修复的人少,一切都显得杯水车薪。 《图》国道580 《图》国道旁的沙漠 《图》观景台 《图》沙漠深处 《图》国道580标识 行200公里,已经来到了大漠中心。风更猛了,飞沙更多了。不时有狂风打着转吹来,黄沙漫天、遮天蔽日,以致对面驶来的车都看不清。车更像怒海中的一叶舟,摇摇晃晃、踉跄而行。<br>7个小时后,沙漠变成了戈壁,戈壁又变成了绿洲,一座城市渐渐出现在眼前,和田终于到了。 《图》沙尘暴 和田,古称“于阗”,古丝绸之路南路的要冲。我们都知道它出玉,其实它还产棉花、青铜和铁器。自汉代起它的棉、毛纺织印染业就很发达。至于桑蚕业,古时一直是向东、向西输出的主要商品。据说359旅进疆后就在阿拉尔及和田地区开垦了两大块桑蚕基地。可见丝绸在和田也一直是支柱产业。 汉代,为避免匈奴袭扰,丝绸之路大多选在南路,和田的地位尤为重要。<br>和田地区南枕昆仑山,在当地博物馆的沙盘上意外地发现,其山坡上有众多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带,地质学上讲是国内罕见的超大型矿床集中区。像铅、锌、银、铜、锂等,是全国拥有的最丰富的集中区。<br>后来,我们去帕米尔高原,发现中巴走廊、中吉走廊的昆仑山上都有大量的矿床储量。 南疆还可分为塔里木北和塔里木南两个概念。和田在塔里木南,气候干燥,交通不便。本世纪初之前,乌鲁木齐到和田市非常困难的。从乌市到库车本来就很难,库车到和田更难。<br>和田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比如,人均GDP(2024),喀什3.1万元,和田2.4万元。这里是新疆的神经末梢,经济上也是个尾巴。 和田市是地区政府所在地,我们在城市中走了一圈,市容谈不上好,也谈不上破。街头巷尾的细节处理非常潦草,好比雪花膏都抹到了脸蛋上,而脖子底下还是黑的。<br>和田古城是这里的旅游招牌,我们去了,建的很规矩。当地的建筑风格是土黄色基调加上一排排整齐的2~3层小楼。有明亮的包彩,细节上看廊檐彩画,拼花砖,木雕及窗棱花饰。雕刻的几何图案,同时还间杂着中原的建筑形式,如斗拱和凿井等等。这种建筑风格的学名叫“阿依旺建筑”,是纯南疆的。 《图》和田古城(仍是沙尘暴) 《图》和田古城 《图》和田古城 <br>街上走不远就会看到明显的标识“北京援建”,包括纯电的公交车都是北京的福田。<br>从1996年起,全国19个省市开始对口援疆。北京负责和田地区和农14师(除皮县:河南,民丰、策勒与于田县:天津)。近30年来共投入300亿元。主要覆盖教育、医疗、交通、产业和民生安居等五大领域。涉及项目2800余个,人员3300余人。其中包括街上看到的165辆福田新源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