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游记

B团姜莱

<h3>B团姜莱,口述,家长帮助打字输入,用时48分钟,所涉诗句、对联会背,字数1500。</h3> <h3> 雨花台历史悠久,后山景点众多,有古雨花台、江南二泉;甘露佳亭高座寺,乾隆南巡留御碑;怡园东望:李杰墓、二忠祠。<br> 从北门进来,拾级而上,第一站我来到了雨花阁。相传云光法师曾在此讲法,之所以在这里讲法,是因为地势高,能让旁边的群众都听见。云光法师讲得太妙了,天上飘下一片片花瓣,花瓣入土化作了雨花石,这也是天花乱坠这个成语的由来。雨花阁为三层四重檐八角形仿明清式古典园林建筑,占地720平方米,坐北朝南,阁顶标高88米,是雨花台风景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来到一层,虽然现在里面空荡荡的,但原来是有一尊云光法师像的,是云光法师讲法的样子。登上二楼,柱子上刻着七副对联,有宋代王禹偁的“尽把好风藏阁里,不教幽景落人间”;有清代梁章钜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还有清代陈伯崖的“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雨花台有三个最高点,分别是东岗、西岗和凤台,这里便是西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登上了雨花阁的顶层,凭栏望去,一面可以看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另一面可以看到大报恩寺塔,如果拍照角度选得好,你还可以当一回托塔李天王。<br>  接着我们走马观花得游览了几处景点。二泉展览馆本来是饭店,后来改造成了展览馆,最近正在进行《负笈莫城为报国》、《风雨情缘弥坚贞》主题展览,主要讲了十五对革命伴侣的故事。旁边就是江南第二泉,陆游曾登雨花台游览,品茶盛赞,命名“二泉”。另一侧则是甘露井,为西晋年间古井,因水质清纯甘甜被誉为“甘露”,现在为了保护它,修建了甘露亭。这里不仅有甘露亭,还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东晋丞相王导邀请一位西域高僧,也是西域的一位王子—尸黎密多罗来此讲法。因这位高僧喜欢坐高凳子,大家便尊称他为“高座道人”,这座寺庙也就改名为“高座寺”。继续往前走,来了乾隆御碑,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三次来到雨花台并题诗,官员便在此树立御碑。前方是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盆景花园—怡园。怡园的对面是李杰墓,李杰是明朝开国元勋,安徽六安人,也是李淑妃的父亲,朱元璋的岳父。在马皇后死后,李淑妃代替马皇后,统领后宫。明孝陵神位中,左一位就是李淑妃。</h3> <h3> 最后,我们来到二忠祠。二忠祠,原名褒忠祠,专为祭祀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所建,由于抗元英雄文天祥与杨邦乂同为江西吉水人,便将文天祥祔祀在此,褒忠祠也改名为二忠祠。杨邦乂原名为杨邦义,为什么现在的名字少一点呢?杨邦乂在南京拼死抵抗金兀术,终是寡不敌众,被敌人捉去,敌人威逼利诱他投降,但杨邦乂表示“宁做赵家鬼,不为他邦臣”,敌人恼羞成怒,便将他的心挖了出来。为了安葬杨邦乂,百姓们做了一颗铁心,抬着他的尸体去往安葬地,路过一座桥时,铁心掉到了水里,百姓们觉得这是天意,便将杨邦乂葬在此处,这座桥也被命名为“铁心桥”,这也是南京铁心桥这个地名的由来。由于杨邦乂失去了心脏,所以名字中特意少写一点,以纪念他的忠心。多年以后,杨邦乂的家乡,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文天祥。文天祥文武双全,是状元,后来又成了一名将军。崖山海战之时,他为了保护小皇帝,被敌人抓走。由于文天祥在文学和武艺方面都深入人心,只要劝降了他,便能稳定民心,敌人想尽一切办法,威逼利诱他。可文天祥宁死不屈,最终被敌人杀害。文天祥在被压往元大都北京时,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让我想到了毛主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杨邦乂与文天祥的牺牲就重于泰山。<br>  深秋赏景,重阳登高。金陵胜境,雨花台阁。南京雨花台,不仅是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陵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