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隔篱莲影

<p class="ql-block">文/隔篱莲影</p><p class="ql-block"> 阿根廷盲人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感动和认同。而且,我比博尔赫斯更加幸运,我不必暗暗设想,我不仅可以看得见,而且可以随时走进这样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2015年四月初的一个傍晚,一位朋友介绍我来上图听讲座,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上图。在西区二楼静雅的报告厅,我坐定在舒适的座椅里,仔细聆听了国际文化名人李欧梵教授题为"文学名著与电影”的讲座。李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滔滔不绝的口才,而且中英文并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学名著与电影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也是因为这次讲座,我才知道了李欧梵教授,后来在书店看到他的《情迷现代主义》、《西潮的彼岸》等书时,就感觉格外亲切。买回家认真拜读,不仅了解了中西方现代文学方面的研究动态,还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此外,李教授清新自然的文字风格,也带给我非同一般的阅读享受。</p> <p class="ql-block"> 我听得大都是与文学与艺术相关的讲座。其中,2015年四月份“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所推出的四场名家名作专题,是我非常喜爱也颇有收获的讲座。</p><p class="ql-block"> 朱立元教授的“黑格尔《美学》与戏剧评论”,让我第一次对这位之前只知其名的伟大哲学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谈峥教授的“王尔德童话:在美与道德之间”,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王尔德童话的魅力。王宏图教授讲的“《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也使我了解了德国作家歌德的哲学思想。还有袁筱一教授的“《局外人》:现代性与荒诞”,更是颠覆了我以往对人性的认识。 </p><p class="ql-block"> 这四场讲座的音频我后来又反复重听,每一次都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在上图报告厅,我见识了很多国内外知名的作家、评论家和专家教授。除了以上提到过的几位,我还见到了著名作家严歌苓、毕飞宇、赵丽宏、陈丹燕,著名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台湾政坛名人陈文茜,国际知名人士郑培凯,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叶杨,还有一些外国作家、艺术家和设计师。每当我坐定在上图讲座大厅里,看着并听着台上嘉宾的侃侃而谈,真的就感觉自己好似身在天堂,那是一种充实的快乐,是身心的轻松与愉悦。</p> <p class="ql-block">  而且,这些讲座大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后期还有音频推出,给没时间或者没来得及订到票的人一个弥补缺憾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上图所具有的对大众的真诚的人文关怀。我为此常常心怀感念,感念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感谢上海图书馆这座文化殿堂,为我们这些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提供了如此高水平的学习与了解世界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曾有过懈怠感。比如一次是在一个周四的晚上,有一场毕飞宇与爱尔兰作家托宾的对谈,当下班后一身疲惫,内心开始纠结:是去听讲还是回家葛优躺?最后还是不忍错过讲座,结果是听了一场让我受益良多的对谈。讲座结束又排队购书签名,当近十一点到家时,竟一点都不觉得疲倦,反而有一种充实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一次次跑上图听讲座,有时在白昼,有时在夜晚,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但内心却是一样的愉悦和温暖。人人都说天堂好,但且不提那是人类对自己百年之后归宿的终极梦想,更别说那需要怎样的慧根和修持,才能得到上帝的准许?而有一种天堂,它就在人间,就在你我每天可以到达的地方。这里是书籍的海洋,是知识的殿堂,是人们身心可以获得安宁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世界如果真有天堂,身在其中,也就是和在图书馆一样的感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日写于上海</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日重新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