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追忆的帝国——西夏

安小斌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夏,这个曾经雄霸一方,与宋、辽、金鼎足而立,立国近两个世纪的政权,现在只能在博物馆里被一代代人追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千多年前,</span>一个由党项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鼎盛时期,占地21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控弦甲士数十万(约11世纪中后期),创造了灿烂的独特文化。它同时面对宋、辽(金)、吐蕃,利用多方矛盾,左右逢源,存国近两百年。</p><p class="ql-block"> 西夏领土呈哑铃状,东握河套,西拎河西走廊,而宁夏正是连接东西的 “哑铃握把” 。 西夏占地利之险,西有贺兰山屏障,东有黄河天险,南有萧关古道。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大致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大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陕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人口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大量的汉族,吐蕃人、回鹘人、契丹人。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兴庆府周边的绿洲农业区。西夏是农牧结合、贸易立国的混合型经济。盛产稻粟,“党项马”闻名于世,冶铁, 制盐,陶瓷等均较发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东段北路,充当了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通过榷场(官方设立的互市市场)与宋、辽、金进行贸易,输出牲畜、毛皮、青盐、甘草,输入茶叶、丝绸、瓷器、香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境贸易成为国家重要财源。战</span>争贯穿西夏历史,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最终在成吉思汗的马蹄下亡于蒙古帝国。这是一个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下诞生的、具有高度创造力和韧性的文明。它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其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至今仍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曾经辉煌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党项族源自古代羌族,世居青藏高原东部。唐初因助国平乱,其首领拓跋赤辞被赐姓李,迁居夏州(今陕西靖边北),成为藩镇。 唐中和二年(882年),拓跋思恭(李思恭)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夏国公,再次赐姓李,辖地改名为“定难军”,统辖夏、绥(今绥德)、银(今榆林境)、宥(今靖边境)、静(今米脂境)五州地区。族人历经五代十国百余年,类驻银州。后唐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彝殷)族子,后周时嗣父彝景职为银州防御使,963年,生子李继迁,后任定难军都知蕃落使。982年,因反对李继捧献地归宋,奔地斤泽,集结党项部众,以复土抗宋相号召,声势日盛。985年,袭据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1002年,攻占灵州,改名西平府。次年,其率军西征,占领西凉府。因受诈降的吐蕃族大首领潘罗支的突袭,负重伤而死。其子李德明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同时向宋、辽称臣,获取丰厚赏赐,并西攻凉州(今甘肃武威),将势力扩展到河西走廊。1038年,李元昊(景宗,李德明子)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夏”,因其位于中原以西,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p><p class="ql-block"> 李元昊称帝后于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即对宋朝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战争。1040年春,在延安附近爆发三川口大战(又称延州之战),西夏军先以诈降计夺取外围金明寨,守将李士彬被俘。宋知州范雍因疏于防备致延州空虚,急调刘平、石元孙率万余步骑驰援。宋军行至三川口时遭西夏十万大军伏击,初战斩杀敌将但因兵力悬殊陷入重围,宋将黄德和临阵脱逃致全军溃散,刘平、石元孙被俘。此战迫使宋朝承认其西夏地位。康定元年八月(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与韩琦共御西夏。1041年,宋军在隆德附近好水川之战中又遭遇惨败;次年,名将葛怀敏再在固原定川寨之战中全军覆没,西夏军队长驱直入,直逼渭州(今甘肃平凉市),关中震动。西北边境(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骤然紧张。</p><p class="ql-block"> 在“边事起,天下危”的紧要关头,滕子京因其才干和好友范仲淹的举荐,临危受命,自江苏南京调任泾州,力挽狂澜,“牛酒迎师”,巩固城防,治理地方。后因遭弹劾靡费“公钱十六万贯”、“滥用公款”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岳州。范仲淹称其为“国有君子,国之宝也”,并于受托为新建岳阳楼题记里赞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夏,因事北上庆阳,回程路过泾川,乃滕子京曾知泾州之地,忽忆起北宋名臣范文正公《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句,遂生游意。入得城内,大云寺规模宏大,登高一览,才体会到古人称其为 “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的重要性。在北宋时期,它处于渭州(今平凉) 的侧后方,是关中地区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也是抵御西夏从萧关道南下的重要屏障。一旦西夏军队突破边境堡寨,泾州便成为保卫京兆府(今西安)和中原腹地的第二道防线。可见这些让大宋朝头疼了百余年的北方铁骑,着实彪悍!</p><p class="ql-block"> 同年初秋,趁假期,疾行千里,朔宋夏战争期间西夏南下通道,自两国攻伐交错的边境之地——天水一路向北,跨陇坂,翻越六盘山区,经固原、中卫折向东北,坦荡荡一个平原,越黄河过青铜峡、吴忠、灵武抵达昔日西夏政权的首府——银川市。入驻2016年召开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的悦海宾馆,四周湖泊环绕,绿荫层叠,完全体会不到身处北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 “十字路口”、“塞上江南”的宁夏,地处中国第二级阶梯,是黄土高原向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北部西部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包围,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而南部和东部(得益于黄河)则适宜农耕。这条界线,正是古长城反复修筑的地方。是过渡性的十字路口,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地缘价值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黄河穿境而过,形成了著名的 “河套地区” 的西套(前套和后套主要在内蒙古)。这里是沿黄河进行东西交通,以及穿越长城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自秦汉以来,这里是帝国的前沿堡垒——北地郡,中央王朝开凿渠道,发展灌溉农业,使其成为 “塞上粮仓”。</p><p class="ql-block"> 在广袤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银川平原这片绿洲提供了稳定的产出,使其不同于纯粹的军事堡垒,而是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战略根据地。这使得任何势力一旦占领此地,就容易长期割据。宁夏地处汉文化、蒙古文化、藏文化三大圈的边缘交汇地带。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草原帝国与高原政权的矛盾,都在这里激烈碰撞。它既是冲突的前线,也是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熔炉。</p><p class="ql-block"> “得河套者霸朔方”,这句古语精准概括了宁夏(西套)的地缘意义。控制了河套地区,就掌握了在北方称雄的资本。从匈奴、党项到蒙古,无不如此。</p><p class="ql-block"> 翌日,驾车沿宁夏平原西北奔贺兰山而去,在山脚下残存千年的西夏王陵高大雄浑,9座帝陵和250多座陪葬墓,星罗棋布,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王陵背靠贺兰山,应该是立国“依山阻河”地缘思想的象征。骑着骆驼在戈壁滩上参观了李元昊称帝后为其祖父李继迁,其父李德明修建的双陵和他自己的三号陵,感谢万千,昔人已去,残茔突兀,两百年不算太长的文明,现在只能在博物馆和墓园里追忆,正应了那句歌词“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p><p class="ql-block">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p><p class="ql-block">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p><p class="ql-block"> 银川,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兼具悠久历史与现代化活力。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今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之一。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银川成为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时发展新材料(中国新硅都)新能源、葡萄酒产业(贺兰山东麓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之都”)。银西高铁、银兰高铁开通,拉近与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的时空距离;河东国际机场联通全国及中亚地区。作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银川成为中阿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这片土地,历经数千年岁月,看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现代化的城市依大河散布,处处欣欣向荣。西夏故地这个“塞上明珠”在保留多元文化印记的同时,展现出蓬勃的现代化气息。战争的阴霾,怎比得上和平阳光下的欢笑与舞蹈。‌‌我们向往和平的白鸽,不愿见战火纷飞的硝烟,愿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阳光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部分资料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安小斌 2025.11.1 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