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行第二天掠影

我心依旧

<p class="ql-block">昵称:我心依旧</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6843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晨光微露,伦敦在薄雾中苏醒。随旅游团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开始这一天的行走。这座哥特复兴式建筑的杰作,巍然矗立在泰晤士河畔,尖塔直指苍穹,仿佛在向天空诉说千年的王权与信仰。自1066年威廉征服者加冕以来,每一位英国君主的登基大典皆在此举行,2011年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世纪婚礼,亦让这座教堂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仰首凝望,只见大门上方十尊基督教殉道者的雕像肃立于晨光之中,庄严肃穆。其中,竟有一位中国人——苗族牧师,与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并肩而立,接受世人瞻仰。那一刻,我心头一震:一位来自中国西南山乡的传道人,竟能跨越山海,跻身于世界信仰的圣殿。这是一种文明的对话,也是基督之爱超越国界、种族与阶层的明证。只是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过身来,议会大厦赫然在目,红砖高墙,尖塔林立,宛如童话中的城堡。而那座举世闻名的大本钟,就嵌在伊丽莎白塔的四面之中,钟声浑厚,每十五分钟响彻一次,仿佛伦敦的心跳。它不仅是时间的标尺,更是古典文化的象征,是英国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数电影中,英雄总在大本钟下奔跑、告别、相拥——它早已成为世界想象中伦敦的代名词。我站在桥头,拉近镜头,只见钟面清晰如画,指针沉稳前行,仿佛在说:纵使帝国日落,秩序仍在。警察在钟楼下值守,神情肃然。我举起相机,在议会大厦前留影,颇有“到此一游”的意味,却也真实。毕竟,旅行的意义,有时正在于这些朴素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前行,泰晤士河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不远处,伦敦眼缓缓转动,这座为迎接千禧年而建的摩天轮,如一只巨大的眼睛俯瞰城市。它坐落在河畔,是现代伦敦的地标,也是新千年的希望之轮。我走近拍照,感受着古典与现代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前,是女王每年亲临祭奠的二战纪念碑。庄严肃穆,花圈常新。它提醒世人:和平来之不易,牺牲永被铭记。再过去便是那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二战妇女纪念碑,它静静矗立,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女性在战火中的坚韧与付出。每一处雕刻都饱含深情,提醒着后人,女性力量不可忽视,和平年代更应铭记她们的牺牲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前走,不一会儿就到了唐宁街十号,一扇黑色铁艺大门静静矗立,门上饰有金色数字“10”,简洁而庄重。两名警察肃然值守,目光如炬,隔绝着外界的喧嚣与探访。铁门虽小,却象征着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无数重大决策从这里发出。游人只能驻足远观,透过栏杆凝望那扇紧闭的门扉,仿佛能听见历史在门后低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皇家马厩正门穿过街道,来到皇家马厩前,这里是皇家卫队训练与驻扎之地。皇家马厩正门庄严肃穆,铁艺门扉紧闭,上方饰有皇家徽章,彰显其神圣地位。门前广场两侧矗立着两尊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岗的卫兵身着传统礼服、黑色熊皮帽,手持长枪,笔直站立。我鼓起勇气走近合影,他目光平视,嘴唇微动,不知在低声念着什么口令,还是在向长官汇报?我不懂英语,索性笑容灿烂,径直站定。他竟也微微颔首,仿佛默许。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礼仪与尊严,并不因语言隔阂而消减,反而在沉默中更显庄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圣詹姆斯公园,草木清幽,湖水如镜。这里原是圣詹姆斯宫的鹿园,十七世纪查理二世聘请法国园林师重修,十九世纪纳许建筑师再加雕琢,终成伦敦市中心最雅致的绿洲。园中水池是野鸭的乐园,故有“鸭园”之称。我借导游的旗帜为背景,在池边留影,清风拂面,心旷神怡。相比海德公园的喧闹,这里更显洁净与安宁,也悄然扭转了我此前对伦敦海德公园环境差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詹姆斯宫静静矗立,不对外开放,却自有其高贵气质。我绕行而过,直奔白金汉宫。这座英国君主在伦敦的主要寝宫与办公处,既是王室居所,也是国家庆典的举办地。广场中央的金色维多利亚女王雕像熠熠生辉,如一轮不落的太阳。我在此留影,身旁鲜花盛开,美女笑靥如花,真可谓“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金汉宫的铁门紧闭,栅栏内通道口皆有卫兵站岗。铁艺装饰精美繁复,雕有狮子与独角兽,象征着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联合,也隐隐透出昔日“日不落帝国”的霸气。升旗的规矩极严:若升王室旗,说明君主在宫中;若升国旗,则不在。我透过栏杆望去,王室旗在风中轻扬,说明国王在宫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久,远处传来马蹄声与鼓乐声——皇家卫队换岗仪式即将开始。骑兵列队前行,马蹄踏地,节奏铿锵;步兵紧随其后,步伐整齐,帽缨飘动。这不仅是表演,更是一场活着的仪式,是英国人对传统的坚守。可惜时间有限,我只能观看半场,却已心满意足。帅气的守卫,值得再合一次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礼之后又回到皇家马厩,伦敦眼和皇家马厩建筑完美融合为一体。登上返程的巴士,车行至泰晤士河畔,伦敦塔桥在夕阳中巍然屹立。红色双层巴士驶过桥面,成为流动的风景。河水悠悠,桥身如虹,远处塔楼林立,古今交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倚窗远望,心中默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昔日大英帝国如日中天,如今虽已暮气沉沉,但其文化、制度与精神遗产,仍在世界回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如河,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日的行走,从威斯敏斯特到白金汉宫,从信仰到王权,从议会到市井,我沿着你提供的足迹,一步步丈量伦敦的灵魂。它不靠喧嚣取胜,而以沉静的力量,让人在行走中领悟: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征服世界,而在于守护传统、尊重秩序、铭记历史,并在时光的河流中,从容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