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变一不变”

宇空

<p class="ql-block">高龄练太极,记住“四变一不变”,身心两健更轻松</p><p class="ql-block">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许多拳友练太极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几十年,这份执着难能可贵。可到了高龄阶段,不少人犯了难:身体机能不如从前,继续练怕受伤,放弃又舍不得多年的功夫。</p><p class="ql-block">其实高龄练太极,关键在“变通”。生理机制老化需要调理和顺,心态变化需要清静阳光,而坚持练太极正是高龄群体身心两健的最佳选择。只不过和年轻时相比,要把握好“四变一不变”这项核心要领。</p><p class="ql-block">“四变”:顺着身体来,练拳更舒适</p><p class="ql-block">一变:快慢相间→慢练为主</p><p class="ql-block">太极拳的节奏应随年龄增长而适当调整,使之适于身体状况,保持舒愉感觉。一般而言,高龄阶段器官退化是自然现象,免疫力下降、灵敏感减弱,练太极拳可以延缓衰老,但不能阻止衰老。适当掌控节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掌控节奏的总原则是舒适、愉悦。高龄拳者练习已不太适应快节奏、猛发力。因此,杨澄甫强调的“越慢越好”,可以更加深入体会。慢打,可以关注动作的配合呼吸,在一呼一吸中,体会动作缓慢开合的韵律,在动作缓慢开合的过程中体会到一呼一吸的玄妙。</p><p class="ql-block">二变:整体套路→分散训练</p><p class="ql-block">年轻时练108式、88式能一气呵成,高龄后硬撑着练完整套,往往会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反而达不到训练效果。不如化整为零,把长套路拆成三四段,甚至只练一两个核心招式。比如单独练“云手”体会左右照应</p><p class="ql-block">练“揽雀尾”感受前后相随</p><p class="ql-block">练“起势收势”调理呼吸节奏。</p><p class="ql-block">每个动作练透了,照样能体会到“内外兼修、上下相合”的法要,效果不输整套练习。</p><p class="ql-block">三变:长时间练→短时间频练</p><p class="ql-block">进入高龄后,要对练习时间进行调整。一次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一二分钟、三五分钟,都是可以练的。长时间练是对较长套路的适应,而短时间练则是对单个动作与招式的配合。一天的短时间练习,加起来一百分钟左右即可。</p><p class="ql-block">四变:准点准时→随意随时</p><p class="ql-block">进入高龄后,社会活动相应少了,因种种原因,应酬与交往范围缩小了,受到的约束与影响也降低了,供习拳者支配的时间相对自由了。因此,先前准点准时的训练也应该予以调整。调整的原则是保证训练,灵活安排。遇到可练的场所与时间,则可抓住机会练。不用再特意准备音响、换专业服饰,穿宽松衣服、赤手空拳就能练。顺机顺势的练习,反而能让太极融入生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四变”没有固定标准,关键看自身感受。身体好的拳友可多练两段,体力弱就少练几招,灵活调整才是王道。</p><p class="ql-block">“一不变”:守住根本,功夫不白费</p><p class="ql-block">“四变”变的是练拳的外在形式,而太极的核心原理、根本原则绝对不能变,甚至要更加强化。这正是“千变万化,一以贯之”的真谛,具体要守住这8点: </p><p class="ql-block">l、坚持入清静拳境,全身心投入。2、坚持以练内劲为目标,不可淡忘。3、坚持无意用意,防止僵拙用力。4、坚持腰脊主宰、丹田核心。5、坚持阴阳相济,虚实结合。6、坚持“一吸则提,息息归脐,一呼则咽,水火相见”。7、坚持天人合一、拳我合一,继而无我无拳。8、坚持以心底洁净、头脑空灵为要,把提高灵性作为练拳的终极目标。</p><p class="ql-block">高龄练太极,拼的不是招式难度,也不是练习时长,而是对“身心合一”的感悟。顺着身体变形式,守住根本练内核,才能促进身心愉悦、延年益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