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尉犁县 [yù lí xiàn],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巴州腹地,塔里木河穿流而过,属于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总面积60000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尉犁县户籍人口11.72万人(含兵团),辖5乡3镇,汉、维、回、蒙等33个民族。</p><p class="ql-block">截至2025年8月,尉犁县有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县有古遗址、烽燧、墓葬、岩画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物点62处。218国道、格库铁路线横贯全县,尉且沙漠公路、乌尉高速尉若段建成通车,是南疆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尉犁县的土地、光热、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有库尔勒的“后花园”之称。</p><p class="ql-block">2024年,尉犁县地区生产总值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8%。</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又称(Lop Nor Village),也被称为阿不旦(罗布方言中意为“水草丰美,适宜居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墩阔坦乡境内,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距县城28千米,总面积13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伴有绿洲点缀其间,展现出独特的地质特征。水文方面,靠近塔里木河等。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日照强烈,温差大。植被类型以荒漠植被为主,包括梭梭、胡杨等耐旱植物。主要观赏景点包括罗布人传统村落;沙漠探险区,提供越野车冲浪、滑沙等体验活动;以及生态保护区,让游客近距离观察沙漠中的独特生态系统。此外,还有历史遗迹区,如古老的烽燧、墓葬等。</p><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是新疆的沙漠胡杨旅游目的地之一。2010年,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10月31日,新疆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八批1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大门东侧,一座别具一格的雕像静立其中。它名为驼鱼,形象地融合了骆驼与鱼的元素:高昂的骆驼头象征着罗布人在沙漠中的坚韧与顽强,而鱼的脊梁则隐喻着他们与水的深厚渊源。这座雕像,仿佛就是罗布人生活的缩影,展现了他们如何在沙与水的。</p>  <p class="ql-block">在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隐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罗布人村寨。这里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却仅有二十余户人家居住,仿佛沙漠中的一颗明珠,静谧而独特。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以捕鱼为生,被称为“沙漠中最后的渔夫”,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自然景观堪称奇迹,沙漠、河流、胡杨林和湖泊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每年秋季,胡杨林尽染金黄,与苍茫的沙漠和蜿蜒的河道相互映衬,景色尤为绚烂。</p><p class="ql-block">罗布人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他们逐水而居,以渔猎为生,其独特的方言和文化融合了古代楼兰、蒙古及中亚多民族成分,是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罗布人传统上以鱼为主食,烤鱼的方式尤为原始而纯天然:将鱼剖开,穿于红柳枝上,撒上盐,插在沙地中围绕篝火慢烤。红柳的清香与鱼肉的鲜美完美融合,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p><p class="ql-block">村寨中的阿不旦广场是罗布人文化的核心象征。“阿不旦”在罗布语中意为“水草丰美、适宜居住的好地方”,既是罗布人迁徙史上的地理坐标,也是承载族群生存信仰的精神符号。广场大门的设计融合了太阳图腾和船桨元素,体现了罗布人对自然的崇拜和以渔为生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夜晚的罗布人村寨别有一番风情。篝火燃起,罗布人身着传统服饰,与游客共跳热情的麦西热甫舞蹈。星空下,塔里木河畔的千年渔火与璀璨星河交相辉映,营造出浪漫而神</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景区阿不旦广场全新打造的“丝路巴扎”,仿佛穿越回古丝路商旅云集的繁华盛景。这里还原了罗布泊地区古时繁盛时期的贸易场景,游客既能感受历史脉动,也能参与文化体验、选购特色好物,让“热闹”有了更鲜活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阿不旦广场的各个角落,处处洋溢着热闹的场景。特色水果商铺前,游客们品尝着清甜的香梨,不少人还贴心地将这份美味打包邮寄回家,让远方的亲友共享新疆味道;文创商铺里,家长带着孩子挑选罗布羊玩偶、骆驼摆件、馕包等文创产品;弓箭台前,来自上海的游客正认真学习拉弓射箭,体验着传统体育运动的乐趣;“尉犁供销”摊位上,罗布麻茶、罗布麻蜜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传统上以鱼为主食,烤鱼的方式尤为原始而纯天然:将鱼剖开,穿于红柳枝上,撒上盐,插在沙地中围绕篝火慢烤。红柳的清香与鱼肉的鲜美完美融合,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维吾尔族支系)的传统聚居地,历史上以百岁老人比例极高著称,1987年全国百岁老人中近900人来自罗布泊周边,占全国23%,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列为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如今,村寨作为国家4A级景区,仍有百岁老人如108岁的依地力斯·司提吾尔和苏来曼·托合提活跃于文化传承与公益活动中。</p>  <p class="ql-block">胡杨树化石,这是一颗一亿五千万年前的胡杨树化石,罗布人后裔阿不都说:它是塔里木河胡杨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p>  <p class="ql-block">汉代烽燧,尉梨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同时也是丝绸之路(楼兰道)的必经之路。汉武帝时期,开始修建这种特殊的烽火台。随着匈奴势力的减弱,丝绸之路北道相继开通,楼兰道逐渐失去其作用。至西晋时期,这些烽燧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如今尚余十余户人家,沙漠中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p><p class="ql-block">罗布人家,清一色的草木房舍,错落有致的棚圈、草垛等,弥散着土著人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老村寨</p><p class="ql-block">最后的罗布人世代生活之地。</p><p class="ql-block">罗布人,清代文献称其为:罗布淖尔人(”淖尔”蒙古语意为湖泊),因世居罗布泊水域得名。罗布人的历史是一部“逐水而迁”的悲壮史诗。</p><p class="ql-block">原始渔猎时期(18~19世纪):早期罗布人“结芦为屋,捕鱼为食”,以独本舟“卡盆”泛舟湖上,用鱼叉“秋勒”狩猎,过着“不种五谷,不牧牲畜”的原始生活。</p><p class="ql-block">环境剧变与迁徒(1921~1972):因罗布泊干涸,罗布人被迫沿塔里木河向上游迁徒;</p><p class="ql-block">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最早的阿不旦渔村被风沙吞噬,部分罗布人南迁至米兰农耕;</p><p class="ql-block">1972年:罗布泊彻底干涸,最后的族群迁至尉犁县墩阔坦乡,形成今日村寨的前身。</p><p class="ql-block">社会形态跌迁:新中国成立后,罗布人从原始部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跳过奴隶制与封建制阶段,融入现代农牧业体系,堪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活标本”。直至20世纪50年代,他们仍基本停留在原始社会状态,以共享渔猎资源维系部落生存。</p>  <p class="ql-block">长寿门</p><p class="ql-block">造型源自长寿的罗布老人——肉孜•沙迪克(1889~2005),这位“尉犁罗布人形象大使”,他满脸白须,精神矍铄,是罗布人长寿与生命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走过长寿门的人,沙海会记住他的脚印,胡杨会为他计数年轮。祝愿健康!快乐!长寿!</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婚房,新疆巴州尉犁县西南的罗布人村寨,历来就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区,凭借“罗布人”文化,景区每天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猎奇”。</p><p class="ql-block">罗布人婚房,是古罗布人迎娶新娘的地方,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哥是胡杨妹是柳,杨柳依依沙上走,日明塔河皆具静,哥妹情系花房舟”。</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民俗展厅</p><p class="ql-block">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的民俗展厅</p><p class="ql-block">罗布人民俗展厅位于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建于2014年,以展示罗布人民俗文化及民族交融历史为主线。展厅通过史实挂图、老物件、古物再现罗布人逐水而居、捕鱼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并陈列马靴、鱼叉等生产工具。2021年景区改造升级后,展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新增侧厅展示雷殿生捐赠的56个民族雕像,结合生态保护诠释民族团结。参观者可透过历史场景增强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阴阳门</p><p class="ql-block">罗布人视鱼为祖先及两性生殖象征。阴阳门作为捕鱼图腾,左侧阳门象征生命力与阳刚,右侧阴门隐喻生命诞生。体现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对两性崇拜的神秘吸引。</p><p class="ql-block">男性由阳门入,女性由阴门入,地位崇高的族长伯克则经正门通行。返回时所有人须从阴门走出,昭示无女性则无子孙繁衍的生命哲学。是对女性的尊重,也是对新生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在“阿娜尔院”的胡杨木屋内,感受到了胡杨木在当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罗布人不食五谷、不会种地。但把罗布泊的植物利用到极致。罗布人用胡杨做舟,曲木为罐,劈梭梭为柴,插芦苇为室,织野麻为衣,取罗布叶,花代茶饮已有千年之久。他们的一切都取自自然,但他们从不因为追求奢华而自然索取更多的东西,真正与自然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演艺厅。</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祭坛,由“一个太阳”和"八颗星星”组成。</p><p class="ql-block">罗布人敬畏天地、敬畏日月、敬畏自然,通过祭祀活动,祈求人禽兴旺,风调雨顺。罗布人不信仰宗教。</p><p class="ql-block">中间高大的土台,象征着太阳和男人的阳刚。</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 (tǎ lǐ mù hé),中国第一大内流河</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Tarim River),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穿过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等县(市)的南部,沿最后流入台特马湖。</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主干最早曾注入罗布泊、后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道摆动而改道、1972年以前尾水可达若羌县城北的台特马湖、后终点进一步退缩到铁干里克的大西海子水库。21世纪初开始全流域治理后,开始有水流复达台特马湖。塔里木河,是南疆地区的母亲河,天山以南的绿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还有2327、1321之说,若以最长支流和田河为源,全长2376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有766公里,中下游大部分在尉犁县域内。</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干流支汊纵横,水网密布,素有“脱缰野马”之称。也被称为“沙漠生命线”,河流两岸胡杨密布,灌木丛生,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绿色走廊。</p>  <p class="ql-block">天鹅湖。</p>  <p class="ql-block">神女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内,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片沙漠湖泊,以清澈碧蓝的湖水、胡杨林环绕的自然景观和罗布人文化体验活动而闻名,是景区核心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位置与特征</p><p class="ql-block">神女湖地处罗布人村寨景区内(地理坐标:北纬41.050054°,东经86.103447°),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边缘,被沙丘、胡杨林和塔里木河环绕,形成“沙海碧湖”的独特景观。湖水清澈如镜,四季水量稳定,被誉为沙漠中的“蓝宝石”,其名称源于当地爱情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神女湖是罗布人村寨较大的海子,她居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道路沿线,像蓝宝石一样闪烁着光芒,湖水一年四季不减,碧波荡漾,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苍芒的沙漠中,竞存在这样一汪清澈的湖水。这就是神女湖、美丽、妖娆。在罗布人村寨中,一直流传着一则关于“神女”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伙土匪闯进了罗布人村寨,抢劫了一百个姑娘。姑娘们不愿受土匪凌辱,就集体跳进了被称为海子的湖里。从此之后,每当丽日当空,云蒸霞蔚之时,人们便能在水中看到姑娘们的身影。后来,这片海子被人们称为“神女湖”。</p>  <p class="ql-block">骑骆驼走沙漠是最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只是骆驼队在沙漠里行走个十来分钟,转一圈再返回出发区,不像宁夏沙头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