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艺城:千年瓷都的当代传奇,在白瓷光影里邂逅古今

虎哥

<p class="ql-block">【宋元刺桐港.世遗德化窑】</p><p class="ql-block">当脚步踏入德化瓷艺城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一条由白瓷铸就的时光隧道。这座矗立在“中国瓷都”德化县的艺术殿堂,以四层楼的恢弘布局,收纳了无数大师的心血与品牌的精魂,更承载着德化窑跨越千年的荣耀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一、溯源:宋元海丝的瓷光帆影</p><p class="ql-block">回溯至宋元时代,泉州刺桐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在世界海洋贸易中熠熠生辉。彼时,德化窑的白瓷顺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波涛,远渡重洋,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白色黄金”。从南海一号沉船的考古发现,到后渚港古船的文物佐证,成千上万件德化白瓷在海底沉睡数百年后重见天日,它们是宋元贸易繁华的直接注脚,更是德化窑在世界瓷业版图上不可撼动的地位证明。</p> <p class="ql-block">德化窑位列中国四大名瓷窑,其“中国白”的美誉响彻古今。那瓷胎温润如玉,釉色白如凝脂,薄可透光,于宋元时期便以极致的工艺水准,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世界认知的前沿。它不仅仅是器皿,更是东方美学的具象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诉说着华夏文明的精致与典雅。</p> <p class="ql-block">央视时政</p> <p class="ql-block">当地时间2024年5月8日 贝尔格莱德</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主席向武契奇总统赠送“特别礼物”</p><p class="ql-block">-《虚谷长馨》之塞尔维亚凤凰花</p> <p class="ql-block">二、探城:四层艺境的匠心巡礼</p> <p class="ql-block">(一)大师艺术瓷区:指尖上的传奇</p><p class="ql-block">踏入德化瓷艺城的大师艺术瓷区,仿佛进入了一座陶瓷艺术的圣殿。在这里,大师们各有所长,却又殊途同归,共同编织着德化瓷的当代传奇。</p><p class="ql-block">有专事观音造像的匠人,他们以刀为笔,以瓷为纸,塑造出上百种观音坐像。或趺坐莲台,宝相庄严;或骑狮驾犼,法相威仪。那尊千手观音瓷塑(如图一),百余只手臂姿态各异,每一只手中的法器都刻画入微,瓷胎的白在灯光下流转着神性的光辉,将观音的慈悲与神圣演绎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也有专注于弥勒佛创作的艺人,他们笔下的弥勒,或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或手持宝袋、憨态可掬。其中彩塑弥勒(如图二),以金彩、红釉点缀,色彩明丽却不艳俗,将弥勒的豁达与喜乐表现得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便会开口讲出世间趣事。</p><p class="ql-block">更有专攻瓷花的大师,他们的作品是对自然生命的极致摹写。那朵瓷制的黄色牡丹(如图三),花瓣层次分明,花蕊纤毫毕现,釉色的晕染如真花的肌理,置于案头,竟让人难辨真伪;还有那盘“国色天香 花开富贵”的粉牡丹瓷盘(如图四),立体的花型与平面的彩绘相得益彰,将牡丹的雍容华贵凝固在瓷盘之上,成为家居中最雅致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图(一)</p> <p class="ql-block">杨剑民</p><p class="ql-block">男(1945-2012),籍贯福建泉州。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德化三羊陶瓷研究所所长、德化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德化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德化瓷厂设计室主任、高档瓷车间副主任、科研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其作品思路开阔、形式多样,既有精湛的德化陶瓷传统雕塑技艺,又有浓厚的时代生活气息,件件作品都浓缩成了自己一生不断吸取、释放能量的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作品甚丰,《渡海观音》、《维纳斯影灯》、《高枕无忧》等几十件佳作在全国工艺美术大赛中披金戴银。《渡海观音》被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盛世佳音》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收藏。</p><p class="ql-block">《慈航普渡</p><p class="ql-block">15x13x42</p> <p class="ql-block">图(二)</p> <p class="ql-block">(二)品牌陶瓷区:传统与创新的交响</p><p class="ql-block">品牌陶瓷区则是德化瓷现代生命力的集中展现。这里既有对传统器型的复刻,也有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茶具系列将“中国白”的温润与饮茶的雅致结合,茶杯薄如蝉翼,茶汤倒入,瓷色与茶色交相辉映,品茗之时,仿佛在进行一场古今对话。而那些融入了时尚元素的瓷艺摆件,如憨态可掬的瓷熊猫(如图五),则让德化瓷走出了传统的圈层,成为年轻人追捧的艺术潮品。</p> <p class="ql-block">图(五)</p> <p class="ql-block">图(三)</p> <p class="ql-block">图(四)</p> <p class="ql-block">(三)人物雕塑区:历史与人文的瓷语表达</p><p class="ql-block">在人物雕塑的天地里,德化瓷艺师们用瓷土定格了无数经典形象。有身着古装的侍女(如图五),发髻高挽,衣袂飘飘,瓷的细腻将古代女子的温婉娴静刻画得入木三分;有英姿飒爽的历史大将,铠甲的纹理、面部的神情,无不彰显着武将的威严与勇猛;更有以惠安女、英雄人物为原型的创作,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入瓷塑,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一段故事的载体。其中,那些作为国礼的瓷塑作品尤为瞩目,它们曾被赠予外国政要,如奥巴马、潘基文等,以瓷为媒,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与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图(五)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德化白瓷作品《神话》,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创作,于2023年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它以德化优质高岭土为原料,采用连德理自主研发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高韧薄胎瓷衣技艺”制作而成。</p><p class="ql-block">该作品以电影《神话》中的玉漱公主为原型,将东方女性的温婉典雅与神话意境相融。其最惊艳之处在于,纱衣薄至0.2毫米,发丝纤毫毕现,在光影下远看似纱、近观为瓷,尽显德化白瓷“薄如纸、白如雪”的工艺精髓与创新魅力。创作过程中,连德理历经上百次失败,仅瓷衣的配方实验就进行了上百种比例的尝试,最终才让坚硬的陶瓷呈现出柔纱般的质感,是当代德化白瓷工艺的巅峰之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展望:瓷都新篇的世界回响</p><p class="ql-block">从宋元海丝的贸易重器,到当代国礼的文化名片,德化瓷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如今的德化瓷艺,在工艺上愈发精进,“中国白”的质感被发挥到极致,薄胎瓷、彩塑瓷等技艺在世界范围内都属顶尖水准。而瓷艺城旁的陶瓷街,则是民间瓷艺生活的生动写照,杯罐壶碗,将瓷的实用与美学融入日常。</p><p class="ql-block">德化瓷艺城,是千年瓷都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德化窑的传承从未中断,而是在当代艺师的手中不断焕发生机。那些在瓷艺城里熠熠生辉的作品,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东方美学与世界审美的共鸣。在未来,这片以白瓷闻名的土地,必将继续在世界陶瓷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