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夜间频繁起夜,别只当“肾虚”!这可能是心衰发出的危险信号

第六社区卫生服务站

<p class="ql-block">  深夜里,不少老人频繁被尿意唤醒,一夜起夜三四次甚至更多,不仅打乱睡眠、影响精神,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老人起夜就是肾虚”,但真相远比这更复杂——除了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频繁夜尿还可能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早期信号,二者的风险和应对方式天差地别,必须提前分清!</p> <p class="ql-block">  先说说大家最熟悉的“肾虚”相关情况。从中医角度看,老年人肾气渐衰,肾气不固会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减弱,出现夜尿增多,常伴随腰膝酸软、乏力、畏寒等症状;从现代医学角度,这更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男性)、盆底肌松弛(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或代谢问题相关,这类夜尿多通常不会伴随明显的胸闷、气短,排尿时也多无疼痛或困难(感染除外),通过调整饮水习惯、治疗基础病或中医调理,症状多能缓解。</p> <p class="ql-block">  但如果老人的夜尿伴随这些特点,就要警惕心衰:躺下后夜尿频繁,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气短,甚至需要垫高枕头才能呼吸。这是因为心衰会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身体内的血液无法有效回流到心脏,只能淤积在肺部和下肢。夜间平躺时,肺部血液回流增加,加重肺部淤血,让人感觉憋气,而肾脏在淤血状态下滤过功能异常,会产生更多尿液,导致夜尿增多。这种“夜尿+胸闷”的组合,本质是心脏功能衰退的预警,若忽视可能引发急性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后果,风险远高于普通的“肾虚”。</p> <p class="ql-block">  更关键的是,很多老人会把心衰引起的胸闷、夜尿,误当作“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或单纯归咎于“肾虚”,直到出现下肢水肿、走路喘不上气才就医,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其实区分二者并不难:若夜尿时没有胸闷、气短,平时活动不受限,大概率是泌尿系统或代谢问题;若夜尿伴随躺下后憋气、活动后乏力加重,哪怕症状不明显,也建议及时做心脏超声、BNP(脑钠肽)检测,排查心衰风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老年人来说,“频繁起夜”从来不是小事,既不能盲目按“肾虚”调理,也不能当作“正常衰老”忽视。记住:夜尿是身体的“晴雨表”,分清是“肾虚相关问题”还是“心衰信号”,关键看是否伴随胸闷、气短等心脏不适。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老人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早识别、早干预,才能让老人睡得安稳,也让家人更放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