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

郑永培

<p class="ql-block">每当我提笔书写“中华魂”三字时,心中总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庄重。那三个字不只是墨迹落在纸上,更像是血脉里的回响,在笔锋转折间被唤醒。红底白字,像极了晨光初照时天边那一抹赤诚,印章落下的位置,仿佛心跳的节奏,沉稳而有力。学书多年,才渐渐明白,写字不仅是技法的锤炼,更是对一种精神的承接——那便是属于我们民族的风骨与气度。</p> <p class="ql-block">“山静竹韵,池清兰香”,这八个字是我临帖时最爱写的句子。笔尖游走,仿佛能听见山中微风拂过竹叶的轻响,能嗅到幽兰在静水旁悄然绽放的清香。书法之美,往往不在繁复,而在留白处生出的意境。老师常说:“字要写得有呼吸。”如今我懂了,那一撇一捺间的舒展,原是心与自然的共鸣。每次写完这联,总觉得自己也清净了几分,像是从喧嚣尘世踱入了一方古意盎然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在书房抄录一句古语:“求不看人面,可以为客谈。”写罢凝视良久,竟觉笔墨之间藏着一种做人的态度。书法不只是临摹形迹,更是在字里行间修炼心境。那枚小小的红色印章盖下时,像是一声顿悟的轻叹。金边框映着灯光,照得整幅字熠熠生辉,而我更在意的是那一笔一画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沉静。原来,写字的过程,就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杨柳黑乡鸟翼梦”——这句诗我第一次见就觉得奇妙,像是从梦境里摘下的碎片。写它的时候,笔势不由得变得轻盈飘忽,仿佛真有柳絮随风、归鸟掠影。老师说,好的书法要有“气”,而这“气”来自心之所向。我开始学着不拘泥于结构工整,而是让情绪牵引笔锋,哪怕歪了一点,也是真实的流露。书法学习,终究不是复制,而是表达。</p> <p class="ql-block">中秋夜,我铺纸研墨,写下李白那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光斜洒在宣纸上,字迹泛着微光,竟与诗境浑然一体。写到“对影成三人”时,忽然觉得,这执笔之人、纸上之字、心中之境,何尝不是三者相映?书法学到深处,诗情画意皆入笔端,而那一方红色印章落下,像是为这一刻的心绪盖上信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