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经说过,这世上最难叫醒的人就是那些假装沉睡的人。只需环顾四周,便会惊叹于生活剧场里那些闭目塞听者的高深演技:公司里的流言飞语或公与不公,只要未灼烧到自己的分毫利益,他们便选择将耳朵关成密室;社区角落里的不义之事悄然上演,只要没有沾染自身利益,眼睛便成了漆黑的井口;公共秩序被明晃晃践踏,只要能保全自己的安逸,嘴巴也永远紧闭,哑然无声。</p><p class="ql-block"> 所谓“明哲保身”这一流传千年的“智慧”,在今日演化成了精妙绝伦的自私方程式。明哲者盘算得毫厘精准,发声意味着可能的摩擦风险,开口或需支付不确定的社会代价成本。闭口不言、装作一无所知却可稳妥收获舒适安宁。</p><p class="ql-block"> 恐惧成为内心的无形操线者,对成本利益反复衡量则如一双冰冷计算的铁手,它们合力之下,“清醒”反倒沦为非理性行为。那无声之处所蕴含的,并非“事不关己”的超脱,却是利益考量后,怯懦与自私的赤裸表达。</p><p class="ql-block"> 此种精致的冷漠,实为一场集体性的精神衰败。当每个“装睡者”自甘沉溺于一片片孤岛般的平静领地时,整个系统已然默默进入溃烂与崩坏,冷漠毒素已悄然扩散于社区、职场乃至社会肌体的每一处血脉。</p><p class="ql-block"> 可悲的是,待到灾难的飓风终于降临自己头顶之际再呼求援助,却发现四周已然皆为紧闭的门窗。“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这话语恰是冷漠蔓延中那无声的注脚。然而,真正的心灵清醒,远非仅是“看见”表象那浅层的光芒,更在于愿意俯身“听见”那因沉默而被扼杀的正义呼号。这份“听”的意愿,恰恰是良知对个体所征收的不应逃避之税赋。</p><p class="ql-block"> 这付出虽需耗费,有时甚至掺杂风险或损失,但此等价值却超越了金银币能称量之物。如同罗翔之言:“当面对不义时,最该畏惧的是懦弱之心的审判。” 真正的觉醒从来需要勇气的支撑。它既是从内心怯懦深渊的勇敢起跳,更是在公共责任的十字路口不再退避的主动担当。</p><p class="ql-block"> 莫要说制度的优化、匿名反馈的便捷通道不曾重要。可这些始终只是助燃剂。当每一个“我”在责任与自我保全的狭路口上,让良知高过算计的火焰重新燃烧、让声音压过缄默的惯性,此刻的我们,才真正在瓦解装睡者那无形却又坚韧的穹顶。</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清醒需要付出,但其价值正远高于这代价。倘若社会的大钟需要重新校准,每一刻心灵的选择都至关重要,我们选择继续假装昏睡?抑或在良知税单寄达时,心甘情愿签下自己的名字?唯有此时此刻,喧嚣世界方能因无声者的沉寂而死寂。真正的清醒是听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