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所里

月之影

<p class="ql-block">十月底,我们姐弟四人重游萧县所里,1971年至76年举家下放的地方。驱车百余里抵达所里村。车在秋风中停下,绿化队安静如昨。下车见到一位晒玉米的老姐姐,向她打探绿化队的原址,老人眯眼打量,忽然开口:“老欧家的?”我们怔住了——五十年了,竟还有人记得。“怎么不记得?”老人掰着手指,“老欧家的三个妮,……”原来在别人的记忆里,我们从未离开,离别时老人拉着手送我们很远。</p><p class="ql-block">雾气漫起,往事渐渐清晰。那曾经宏伟的大桥,绿化队的小蓝球场,养牛的棚子,拉煤时经过的田野小路,三姐笑谈“当年老爸嫌我拉煤车时的绳子松,不用劲”,我们都笑了。其实哪里还认得出,不过是记忆替我们标记了位置。</p><p class="ql-block">老井已荒废,依稀能看到井绳磨出的深痕。姐姐说记得父亲挑水的背影,扁担吱呀作响,如今那声音还在风里。牛棚只剩石基,却仿佛还能听见牛哞,闻到草料香。这些寻常之物,因承载了岁月而珍贵。</p><p class="ql-block">我们慢慢走着,辨认着。不是在看景物,而是在打捞沉在时光深处的自己——那个在河边洗衣的少女,走在山边去上学的孩子们,在山上摘石榴换零花钱的小姐姐,哭闹着要买球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最后姐弟四个在村口老槐树下合影。快门按下时,雾正好散开,阳光斜照下来。这一刻与记忆重叠,完成了这次寻访最珍贵的仪式——不是告别,而是确认。确认这片土地还记得我们,确认那些年真的存在过。</p><p class="ql-block">车子启动,后视镜里村庄渐远。但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永远留下了,也有些东西永远带走了。秋风依旧,吹过当年,也吹过如今。这一程,我们终于把飘摇的根,重新埋回了土地深处。</p><p class="ql-block">故里不语,却已回答所有。 临别时我们什么都没说,只是把这份安静的美好仔细收好——足够在往后所有城市夜晚,慢慢反刍。这大概就是乡愁最温柔的模样:有人记得你从哪里来,而那片土地,永远为你保留着当年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在岁月中寻找故乡印记的游子。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替你收藏着最初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