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欧美不再会给中华民族第二次复兴的机会了。十五五决战,中国没有退路。接下来的5年,中国人如果能冲过去就冲上去,如果冲不上去可能会永远失去这样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很多人都在解读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有的人乐观,有的人自豪,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我从这份公报里看到了国家要传递给普通人最核心的信号,只有两个字:决心。</p><p class="ql-block">什么意思?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差一点就一蹶不振,现在我们又站起来了,如果如果再次错失良机,欧美是绝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的。</p><p class="ql-block">上一次中国能够迅速的崛起,靠的其实是体量优势和国际的缝隙。那时候世界格局还在多极竞争当中摇摆,单一国家难以主导全球,多国之间可以说是彼此牵制,互相掣肘。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里,中国找到了腾挪的空间和上升的机会。</p><p class="ql-block">但是这套方法在今天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科技的加速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让所有的国家都卷进了同一场"高维竞争",再也没有可以藏身的灰色地带,也没有可钻的空子。</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也就是最重要的产业原则,就是三个字:能落地。十四五规划里面的第一条是: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次的十五五第一条变成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科技当然重要,但科技要落地,要转化成生产力才行。过去的几,中国的芯片、AI、大模型热火朝天,也有了很多的技术的突破,但很多技术卡在了"原型机"阶段,产业化的速度还不够快。</p><p class="ql-block">美国人是可以不顾产出,大规模的投入,中国的国情不同,我们必须要用市场来牵着研发走。所以这次官方直接定调,下个阶段不是"再搞新概念",而是把科技成果变成产业成果,要把实验室里的光变成工厂里的电。</p><p class="ql-block">未来5年,产业化突破的重点一定会集中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比如说算力中心、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数字要素的流通。国家的资金、土地、税收、金融工具都会向这些方向倾斜。</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原则,中国从投资"物"转变到投资"人"。这次有一句非常鲜明的提法,叫: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是什么意思?以前我们的增长是靠基建、地产,也就是盖楼、修路、造城市。但现在"物"已经不稀缺,人才成了最稀缺的资源。</p><p class="ql-block">所以过去财政主要流向了"物",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高架桥。现在要开始流向"人",大家会看到育儿补贴、教育投入、养老服务、医疗体系的全面落地。这是一个非常深的结构性的转变,因为只有当老百姓有安全感,有保障,才敢消费。</p><p class="ql-block">消费也不是喊口号就能够拉动的,消费是靠信心,靠制度给出来的。这也是投资于"人"的逻辑。未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这些行业都会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级。</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原则,中国要以制度输出取代市场竞争,也就是公报原文写的: 以制度型开放应对全球经济碎片化,主动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什么意思?过去的几十年的世界其实有两套标准,美规和欧规。现在的中国开始要在全球确立自己的中规,中规中矩,中国人的规矩就是你们要遵守的规矩。就好比中国掌握了5G标准,全球通信设备厂商只要用这个标准就必须向中国支付专利费用。通过掌握标准得到的利益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稳定的,甚至是高利润的。</p><p class="ql-block">第四个原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话沉寂了十多年,但这次公报原文重现了,这也意味着拼经济再次成为国家工作的核心逻辑。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口罩、债务、地产收缩,外需走弱。未来的五年,中国要靠经济增长来恢复信心,用发展来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我们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跟着钱走,人的行为被钱控制着,有了钱就有了信心。这在公报里面也提到,到2035年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现在的计划来说,这就意味着人均GDP 要到两万美元。</p><p class="ql-block">要</p> <p class="ql-block">做到这一点,未来十年平均增长要保持在百分之四点四以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代表着一种信心,我们不再追求快,而是追求质。</p><p class="ql-block">第五个原则,是坚持绿色转型和能源革命。文中已经明确提到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的推进和实现碳中和。这里有一个时间节点是2030年,就是十五五的收官之年,也就意味着中国将在十五期间完成碳中和目标。</p><p class="ql-block">这就意味着包括新能源、储能、电力系统、核电、水电、风光一体化等等所有和碳中和相关的产业都将迎来国家级的政策利好。大家也可以看到最近国家的一系列动作,川藏线高原水电全面开工,首台百万千瓦级快堆的核电项目也设计完成,东数西算和特高压的全面提速。</p><p class="ql-block">这不是散点事件,而是十五五规划里能源安全加绿色转型这条主线的提前布局。</p> <p class="ql-block">质疑,未来的五年又是一个中国人必须忙碌发展、拼搏的五年。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慢下来,只有中国人必须冲锋,因为我们也别无选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与不成就在我们这代人的肩膀上定了。限于篇幅,今日无法更深入的展开更多具体案例,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国家规划对个人职业创业的影响,大家点个关注。</p> <p class="ql-block">所以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国家的决策层是真的决定要大干一番。公报的原文其实写得更加的直接,原话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大家可以细细品品这句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过去国家一直提到的是:"科学应变,稳中求进。"但是这次讲的是:"战风险,迎挑战。"也就是说,十四五是"深挖洞,广积粮"的五年,十五五是进攻的五年!</p><p class="ql-block">从现实看,这种进攻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国家大基金三期正式落地,投向芯片制造与设备环节。国家算力网络主干网全面启动,人形机器人被写进工信部行动计划。每一个产业都在对着欧美的心脏捅刀子。</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中国就是要在能源、科技、制度、消费等多个命门行业和欧美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这是指导未来5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宏观国家意志。接下来我们还要从公报出发,来分析国家六个具体的产业指导原则。</p> <p class="ql-block">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大家可以细细品品这句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过去国家一直提到的是:"科学应变,稳中求进。"但是这次讲的是:"战风险,迎挑战。"也就是说,十四五是"深挖洞,广积粮"的五年,十五五是进攻的五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