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玛利亚广场”位于慕尼黑老城区的中心,始建于1158年,是慕尼黑最大、最热闹的广场。因慕尼黑的新、老市政厅都在广场周边,故“玛利亚广场”又有慕尼黑“城市客厅”之称。广场是慕尼黑的交通枢纽,也是举行各种政治、文化活动和市民休闲娱乐、集会的场所。拜仁 - 慕尼黑足球队也在这里庆祝它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玛利亚广场”因广场中央的“圣母柱”(玛利亚圆柱)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广场东边有老市政厅,建于1470~1480年,是晚期哥特式风格建筑。</p><p class="ql-block">广场北边是新市政厅,它是广场上最为瞩目的建筑,从1867年动工直到1908年完工,属于哥特式风格建筑。其外观装饰极为精美,布满了为数众多的精美雕塑。高达85米的钟楼是慕尼黑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的“玛利亚圆柱”是慕尼黑的标志性象征之一。它建于1638年,为了纪念慕尼黑从瑞典占领中重获自由,并感恩圣母玛利亚的庇护。</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宝马世界”(BMW Welt),我们沿“乔治-布罗克勒-环道”(Georg-Brauchle-Ring)西行。公路南边是“奥林匹克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奥林匹克大厅(体育馆)”(Olympia Hall)。</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经“乔治-布罗克勒-环道”,转道“达豪尔街”(Dachauer Str.)向西北方向行驶。</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达豪尔街”与 “佩尔科文街”(PelkovenstraBe)和“邦兹劳尔街”(Bunzlauer Str.)的交汇路口。</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在“达豪尔街“与“佩尔科文街”的交汇处路口的西边。地图上标注的名称是“克里斯托弗·戈茨博士的鉴定报告”(Dr. Christoph Goetz Gutachten)。</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在“邦兹劳尔街”上向西行驶。</p> <p class="ql-block">几分钟后,我们来到“邦兹劳尔街”一家旅馆。照片上最左边的楼房就是那家旅馆。</p> <p class="ql-block">旅馆名为“勒托汽车旅馆”(Leto Motel),是一家三星级旅馆。</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旅馆接待处等候办妥入住手续。</p> <p class="ql-block">在旅馆接待室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旅馆的入住手续办妥后,我在住室临街的窗口处,居高临下拍摄的在“班兹劳尔街”上行驶的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安顿好后,我们随即乘车外出。这是“班兹劳尔街”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在“达豪尔街”上,向东南方向行驶。这里是“达豪尔街”与“沃伊特街”(VoitstraBe)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达豪尔街”上的街景。照片中,正面的楼房上有着“State Street”的标识,这是美国“道富银行”的标志。“道富银行”是美国现有的第二古老的银行,其主要业务范围有“资产托管”、“资金管理”、“证券交易”。</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达豪尔街”与“塞德尔街”(SeidlstraBe)交汇处的“斯蒂格迈尔广场”(Stiglmaierplatz)。路口处有一座标有“Degussa”字样的大楼,是“德固萨黄金交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沿“塞德尔街”向南行驶。照片上,右边的楼房是“安联保险全球投资者”(Allianz Global Investors)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正在“塞德尔街”与“火星街”(MarsstraBe)的交汇处路口。照片所示景象为,顺着“塞德尔街”的方向向南看,可以看到在“慕尼黑主火车站”内停放在轨道上的红色车厢。</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交汇路口左转弯,转到“火星街”上向东行驶。</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火星街”与“达豪尔街”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埃利森大街”(ElisenstraBe)与“路易森大街”(LuisenstraBe)的交汇处路口。路口处形成的广场名为“卡尔-斯图策尔-广场”(Karl-Stutzel-Platz)。</p> <p class="ql-block">“埃利森大街”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汽车行驶在“埃利森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是“埃利森大街”与“卢伊特波德街”(Luitpoldstr.)交汇处的街景。照片里的两座绿色“洋葱头”圆顶塔楼,是慕尼黑“圣母主教座堂”(Frauenkirche)的所在地,这两座高达99米的塔楼是慕尼黑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埃利森大街”与“伦巴赫广场”(Lenbachplatz)的交汇处。照片上的建筑是“慕尼黑艺术家之家”(Munchner Kunstlerhaus),建筑的底层是一家意大利风味的餐厅,名为“奥斯特里亚慕尼黑艺术家之家”(L’Osteria Munchen Kunstlerhaus)。</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伦巴赫广场”与“帕切利街”(PacellistraBe)的交汇处。照片中近处的大楼名为“伯恩海默之家”(Bernheimer-Haus)。</p> <p class="ql-block">在“伯切利街”与“马克西米利安街”(Maximilianspl.)的交汇处,有一座带有雕像和华丽照明的人造喷泉,其名为“维特尔斯巴赫喷泉”(Wittelsbacher Brennen)。</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维特尔斯巴赫喷泉”旁边,“帕切利街”与“马克西米利安街”交汇处路口的一幢大楼。它是一家名为“默克·芬克五重奏私人银行”(Merck Finck a Quintet Private Bank)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汽车在“帕切利街”上向东行驶。照片里,左上角的红色屋顶建筑是一座教堂,名为“圣三一堂”(Dreifaltigkeitskirche)。</p> <p class="ql-block">“帕切利街”的街景。前面是“长廊街”(Promenadepl.)。</p> <p class="ql-block">“长廊街”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由“长廊街”转到“红衣主教福尔哈伯街”(Kardinal-Faulhaber-StraBe)。照片为“红衣主教福尔哈伯街”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国家社会主义受害者广场”(Platz der Opfer des Nationalsozialismus)附近。</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大楼底楼,就是位于“布里纳街”(Brienner Str.)上的“路易特波德咖啡馆”(Cafe Luitpold)。</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布里纳街”上的“维特尔斯巴赫广场”(Wittelsbacherplatz),以及在广场中心的“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骑马雕像”。由于我们是在汽车里抓拍的,所以在照片里只能看到骑马雕像的半身。</p> <p class="ql-block">“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骑马雕像的近影。(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沿“布里纳街”向东行驶。</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王宫花园”(Hofgarten)的进口处,地处“奥德翁广场”(Odeonsplatz)。“王宫花园”始建于1613-1617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这是“统帅堂”(Feldherrnhalle),是慕尼黑的一个凉廊,建于1841~1844年。该凉廊为纪念巴伐利亚的统帅们而建,是巴伐利亚军队的荣誉标志。</p> <p class="ql-block">“统帅堂”右边的这座楼房,在地图上标注的名称是“官邸前的狮子雕像”(Lowenstatue vor der Residenz)。它就在“奥德翁广场”的东边。</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转向“奥德翁广场街”(Odeonspl.)向北行驶。照片所示,是“奥德翁广场街”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奥德翁广场街”上的“星吧克咖啡馆”,和一家名为“欢乐之家光学贸易”(Feuden Haus Optik Handels)的眼镜店。</p> <p class="ql-block">跟“奥德翁广场街”相接的是“路德维希大街”(LudewigstraBe)。照片上所示,是“路德维希大街”的街景。照片中的尖顶塔楼是位于“路德维希大街”上的“圣路易堂”(St. Ludwig Munche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路德维希大街”与“冯-德-塔恩-街”(Von-der-Tann-StraBe)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路德维希大街”的北端尽头处是“凯旋门”(Siegestor)。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凯旋门”顶部,四头狮子拉着一辆战车的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慕尼黑凯旋门。(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在“路德维希大街”与“冯-德-塔恩-街”的交汇处路口,右转驶上“冯-德-塔恩-街”,向东行驶。</p> <p class="ql-block">这是“冯-德-塔恩-街”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在“冯-德-塔恩-街”与“皇后街”(KoniginstraBe)和“弗赖尔-冯-佩奇曼-路”(Freiherr-von-Pechmann-Weg)的交汇处左转,驶上与“皇后街”平行的“弗赖尔-冯-佩奇曼-路”。照片里左边的楼房建筑是位于“皇后街”旁边的“巴伐利亚州开发银行(Alfa)”。</p> <p class="ql-block">这以后,我们的车调转头沿“皇后街”向南行驶,方向是慕尼黑的老城区。汽车驶过“冯-德-塔恩-街”后,接着驶上“弗朗茨-約瑟夫-斯特劳布-环路”(Franz-Josef-Straub-Ring)。</p><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楼房,是位于“弗朗茨-約瑟夫-斯特劳布-环路”与“卡尔-沙尔纳格尔-环路”(Karl-Scharnagl-Ring)交接处的“慕尼黑亮点国际艺术展有限公司”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卡尔-沙尔纳格尔-环路”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左边的大楼是“慕尼黑对象地毯有限公司展厅”(Object Carpet GmbH Showroom Munich)。</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来到“卡尔-沙尔纳格尔-环路”与“马克西米利安大街”(MaximilianstraBe)的交汇处。照片右边的楼房在地图上标名是“Azadivine”,它的底层墙上有意大利“金巴利”(Campari)牌酒的标志,可能有一所酒吧或餐厅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在“卡尔-沙尔纳格尔-环路”与“马克西米利安大街”的交汇处左转,在“马克西米利安大街”上向东行驶。</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马克西米利安大街”北面一侧的一座大楼,它是“上巴伐利亚州政府”(Regierung von Oberbayern)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马克西米利安大街”南面一侧的楼房建筑。它是“五大洲博物馆”(Museum Funf Kontinente)和“艺术家画廊”(Galerie der Kunstler)的所在地。“五大洲博物馆”是德国第一座民族学博物馆,成立于1862年,2014年改为现名。馆藏超过20万件非欧洲艺术品,包括非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和伊斯兰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五大洲博物馆”左前面的一块草地围栏上,刻有“马克西米利安论坛”(Maximilians Forum)字样。</p> <p class="ql-block">“马克西米利安大街”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在“马克西米利安大街”上。这是大街北边一侧的街景。楼房底层的招牌显示,这里是一家名为“施利希廷”(Schlichting)的四星级旅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 马克西米利安大街”上的五星级酒店,名为“慕尼黑凯宾斯基酒店”(Hotel vier Jahreszeiten Kempinski Munchen)。</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马克西米利安大街”,转入一条名为“在科斯特”(Am Kosttor)的小街。</p> <p class="ql-block">沿“在科斯特”小街向南走。在照片里,左边有一家名为“梅因德尔正宗奢侈品”(Meindl Authentic Luxury)的服装店。中间是一家法国的鞋履、服装专卖店名为“拉克斯特”(Lacoste)。</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由三条街汇聚而成的三角形的街心花园。我们沿右边的“普拉茨尔”(Platzl)街向南走。</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普拉茨尔”街上。照片里,最左边的一座楼房,地图上标注的名称是“杰出的慕尼黑”(Matchless Munchen)。</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在“普拉茨尔”街的东面一侧,屋顶上有个人形雕塑的楼房,雕塑下面有皇冠标志,皇冠下面有“Hofbrauhaus”字样,那里就是“慕尼黑皇家宫廷啤酒屋”(Hofbrauhaus Munchen)。</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这是“普拉茨尔”街的西面一侧,从右至左的店家是:“星吧克咖啡”,“都柏林人爱尔兰酒吧”(Irish Pub Dubliner),“广场上的艾英格”(Ayinger am Platzl)餐馆,“切尔韦塞里亚”(Cerveceria)酒吧。</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右边的黄墙楼房的底楼是美国风味的“硬石餐厅”(Hard Rock Cafe)。左边的标有“HB”标志的楼房是“皇家宫廷啤酒屋”。</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普拉茨尔”街与“啤酒厂街”(BrauhausstraBe)的交汇处。照片里,左边的楼房就是“皇家宫廷啤酒屋”。最右边的是“硬石餐厅”。位于中间,墙上有着棕色图画的楼房是与“硬石餐厅”隔“明茨街”(MunzstraBe)相望的“广场上的奥古斯汀啤酒屋”(Augustiner am Platzl)。</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这是在“普拉茨尔”街街口朝向南面的一幢楼房,其名为“奥兰多的房子”(Orlando Haus)。</p> <p class="ql-block">偶然拍到的“普拉茨尔”街上的人情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普拉茨尔”街与“啤酒厂街”交汇处的路口,向北拍摄的街景。照片里,左边是“广场上的奥古斯汀啤酒屋”,右边是“皇家宫廷啤酒屋”,中间的楼房是远处的“奥兰多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奥兰多街”(OrlandostraBe)向南走,走到与“皮革街”(LedererstraBe)的交汇处,然后右转,沿“皮革街”向西走。照片是在“皮革街”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右边是“勒克斯酒店”(Hotel LUX)。左边有路牌显示,那里是“马特布勒街”(MaderbraustraBe)与“皮革街”的交汇处。最左边的黄墙楼房是一家药店,名为“奥兰多药房”(Orlando Apotheke)。</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马特布勒街”往南走。走到“马特布勒街”与“山谷”(Tal)街的交汇处后,再沿“山谷”街向东走。照片上是“山谷”街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是“山谷”街东面一段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右边的塔楼是在“伊萨尔门”(Isartor)旁边,现在是一家名为“里斯特·蒙克纳享受”(Rischart Munchner Genus’s)酒吧。塔楼左边的黄墙楼房是一家酒店,名为“图芭拉乌酒店”(Hotel Torbrau)。</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谷”街与“高桥街”(HochbruckenstraBe)交汇处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这座绿顶塔楼和右边的红顶建筑是“圣神教堂”(Heilig Geist Kirche)。它是德国慕尼黑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本堂区圣堂之一。是洛可可风格的哥特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山谷”街与“马特布勒街”交汇处,一座大楼外墙上立的雕塑,雕塑座上的文字是“储蓄收银机”(Spar Kasse)。</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特布勒街”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谷”街南侧的一段街景。照片中,从右至左的商店依次是“哈根达斯”(Hagen-Dazs),“麦当劳”(McDonald‘s),“汉堡王”(Burger King),“山谷街的保拉纳”(Paulaner im Tal)餐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山谷”街与“维克图尔市场”(Viktualienmarkt)街的交汇处,向西方向拍摄的街景。照片当中两个绿色洋葱头和尖顶塔楼是“圣彼得教堂”(St. Peter)。“圣彼得教堂”隔“维克图尔市场”街与“圣神教堂相邻。</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山谷”街与“储蓄银行街”(SparkassenstraBe)的交汇处,向北拍摄的“储蓄银行街”的街景。照片中最左边的是一家餐厅,名为“葡萄酒屋·施耐德”(Weinhaus Schneide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玛利亚广场”(Marienplatz)东边的“慕尼黑老市政厅”(Altes Rathaus)和时钟塔,其历史可追溯至1310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后哥特式、文艺复兴与新歌特式元素。现为慕尼黑市议会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老市政厅”的左边是一家百货商场,名为“路德维格·贝克”(Ludwig Beck)。</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玛利亚广场”南边向南拍摄的景象。照片里的尖塔钟楼是“圣彼得教堂”,右边是“胡根杜贝尔书店”(Hugendubel),左边的楼房里有一家做手部手术的医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玛利亚广场”中心的“玛利亚圆柱”(Mariensaule)。该圆柱建于1638年,为庆祝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军队撤离而建,是慕尼黑胜利与信仰的象征。11米高的大理石圆柱顶端是镀金圣母玛利亚铜像,她头戴金冠、手持权杖、怀抱圣婴,脚踏新月、面向东方,象征巴伐利亚的守护神。圆柱底座四角有四尊青铜天使雕像,四个天使分别斩杀代表战争(狮子)、瘟疫(蜥蜴)、饥饿(龙)和无信仰(蛇)的恶魔,寓意正义战胜邪恶。</p> <p class="ql-block">“玛利亚广场”有一个最古老、最有传统的喷泉就是“鱼泉”(Fischbrunnen),它在“玛利亚圆柱”的东边。于16世纪建成,象征当时活跃的交易集市。</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玛利亚广场”北侧的慕尼黑“新市政厅”(Neues Rathaus)。这座新哥特式市政厅拥着有85米高的塔楼。</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为“新市政厅”的东面部分。</p> <p class="ql-block">照片所示为“新市政厅”的西面部分。</p> <p class="ql-block">新市政厅内的“普伦克霍夫庭院”(Prunkhof Innenhof)。</p> <p class="ql-block">“普伦克霍夫庭院”西侧的塔楼。</p> <p class="ql-block">“普伦克霍夫庭院”东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新市政厅内有一尊“公平女神”雕像。女神右手举剑,左手擎天平,象征“公平至上”。</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玛利亚广场”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新市政厅”的正面景象。</p> <p class="ql-block">“新市政厅”的正门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新市政厅”东面部分和所在的“玛利亚广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左边是慕尼黑“新市政厅”, 向右依次是“胡根杜贝尔书店”,“玛利亚圆柱”,“慕尼黑老市政厅”和“手部手术医院”。</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葡萄酒街”(WeinstraBe)向北走。我们的视线通过左边的“孢子街”(SporerstraBe),看到了“圣母主教座堂”(Frauenkirche),这是一座哥特式教堂,拥有标志性的穹顶塔楼。</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马菲街”(MaffeistraBe)与“施拉默街”(SchrammerstraBe)接合处。街口右边的楼房里有一家名为“贝滕里德”(Bettenrid)的床上用品店,和“亚历山大·芬克牙科实验室”(Dentallabor Alexander Fink)。</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与“葡萄酒街”相接的“铁阿提纳街”(TheatinerstraBe)。照片上,左边的招牌是“慕尼黑美术馆”(Kunsthalle Munchen)。中间的塔楼是“铁阿提纳教堂”(Theatinerkirche),这是座17世纪60年代的巴洛克教堂。</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向东行走在“景观街”(LandschaftstraBe)上。前面是“景观街”与“随从街”(DienerstraBe)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阿尔滕霍夫街”(AltenhofstraBe)随拍的一家照相器材商店,名为“照片骑士”(Foto Reiter)。</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城堡街”(BurgstraBe)上,向南拍摄的街景。右边有一家“霍费尔·斯托特农场主”(Hofer Der Stodtwirt)的餐厅和酒吧。照片里的尖塔是“慕尼黑老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与“城堡街”相接的一条小路向北走,这条小路名为“老院子”(Alter Hof)。“老院子”穿过一个颇大的庭院。照片中,我们正走在庭院里的“老院子”小路上。</p> <p class="ql-block">“老院子”小路左边(庭院北边一侧)的建筑,在地图上标注的是:“卡普梅尔和兰斯福德”(Carpmaels & Ransford),“奥克利资本”(Oakley Capital)。</p> <p class="ql-block">这是庭院西边一侧的建筑。地图上标注的左边第一家是“慕尼黑导游,慕尼黑游览”,往右是一家酒吧,名为“慕尼黑剂量酒吧”(Dosage Bar Munchen)。</p> <p class="ql-block">这是庭院南边一侧的建筑。小路通道左边的建筑是“信息点,巴伐利亚的博物馆和城堡”(Infopoint Museen & Schlosser in Bayern),右边的是“猴塔”(Der Affenturm)。</p> <p class="ql-block">在“庭院”北边出口处,我们看到了一座骑马雕像。地图上标注的是,“巴伐利亚路德维希皇帝的艺术品”(Kunstwerk Kaiser Ludwig der Bayer)。</p> <p class="ql-block">雕像的近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硬币街”(MunzstraBe)西行,在“普拉茨尔”街与“奥兰多街”(OrlandostraBe)相接处的路口,来到目的地“皇家宫廷啤酒屋”。</p><p class="ql-block">“皇家宫廷啤酒屋”(Hofbrauhaus)始建于1589年,由巴伐利亚公爵威廉五世创建,最初作为满足宫廷啤酒需求的啤酒厂。19世纪转型为向公众开放的啤酒馆,20世纪发展为集餐饮、宴会、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仍保持原始建筑格局,现为德国保存最完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啤酒馆。</p> <p class="ql-block">“皇家宫廷啤酒屋”是“慕尼黑”的地标性景点。其三层宴会厅可容纳5千人,以具有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和彩绘穹顶而著称。该啤酒馆有延续400多年的啤酒酿造传统,每天供应近万升HB牌鲜酒,以及搭配的德式烤豬肘、白香肠等特色菜肴。这里曾接待过茜茜公主、歌德、列宁等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在“普拉茨尔”街上拍摄的“皇家宫廷啤酒屋”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皇家宫廷啤酒屋”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入座啤酒屋。</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宫廷啤酒屋”内基本上座无虚席。</p> <p class="ql-block">邻桌的酒客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晚啤酒屋的乐队。</p> <p class="ql-block">乐队演奏施拉格音乐与民谣。</p> <p class="ql-block">忙碌的侍酒师们。据说这里的侍酒师需通过三年的学徒培训。</p> <p class="ql-block">小乐队的指挥站上了指挥席,开始指挥乐队演奏。</p> <p class="ql-block">啤酒上了旅友们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举杯互祝平安、健康、顺利。</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对有机会光临“皇家宫廷啤酒屋”感到满意,开心。</p> <p class="ql-block">“皇家宫廷啤酒屋”的底层是开放式啤酒大厅。</p> <p class="ql-block">“啤酒屋”的建筑风格为文艺复兴式。并有彩绘木制穹顶。</p> <p class="ql-block">穹顶上的彩画描绘的是巴伐利亚王国徽章和酿酒场景。</p> <p class="ql-block">“皇家宫廷啤酒屋”的啤酒餐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皇家宫廷啤酒屋”的后院也座无虚席。</p> <p class="ql-block">时间是晚上九点多钟,乐师们仍在全情演奏。</p> <p class="ql-block">考虑到我们明天还有旅游行程,不便久留,我们在九点十二分告别“皇家宫廷啤酒屋”回旅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普拉茨尔”街上,回看暮色中的“皇家宫廷啤酒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