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支架植入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快速疏通堵塞的血管,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术后隐患。许多患者术后松了一口气,却忽略了术后管理的重要性。心脑血管科张景龙医生提醒:支架植入术虽是救命手段,但术后风险不容忽视,科学应对才能守护健康。 <b>一、血管功能受损</b><br>支架植入后,血管壁可能因支架压迫或内皮细胞修复不良,出现弹性下降、舒张受限的问题。患者可能感到活动后胸闷、气短,尤其在爬楼梯或快走时更明显。长期忽视可能导致心脏代偿性肥大,甚至诱发心衰。张医生建议:术后需定期监测心脏超声,控制血压、血脂,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br><b>二、血栓风险</b><br>支架作为异物植入血管,可能刺激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若未严格遵医嘱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1个月内血栓风险最高,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濒死感,需立即就医。张医生强调:即使无症状,术后1年内也需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切勿自行停药。<br><b>三、支架内再狭窄</b><br>约10%-20%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多因血管内皮过度增生或支架贴壁不良。患者可能再次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张医生指出:控制血糖、戒烟、低脂饮食是关键,必要时需通过药物球囊扩张或二次支架手术解决。<br><b>四、药物副作用</b><br>长期服用抗凝药可能引发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甚至胃溃疡、脑出血。张医生建议:用药期间避免磕碰,观察大便颜色(黑便可能提示胃出血),定期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若出现头痛、呕吐等脑出血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诊。<br><b>五、心理压力</b><br>约30%的患者术后因担心病情复发,出现失眠、情绪低落。张<b>医生提醒:</b>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可通过冥想、散步或与家人沟通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div><br>支架术后管理是一场“持久战”,从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到健康生活方式,每一步都关乎生命质量。张景龙医生呼吁:患者需与医生建立长期信任,科学应对术后风险,让支架真正成为“生命的桥梁”,而非“健康的枷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