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魂兮归来》

老牛

<p class="ql-block">舞剧《魂兮归来》北京市文联文学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p><p class="ql-block"> 舞剧《魂兮归来》深植于屈原的《招魂》诗篇与其不朽精神。它以舞蹈为笔,再现了诗人于动荡时代中的精神坚守与生命抉择。</p><p class="ql-block">作品以“招魂”为线索,展现屈原在“天地四方”的凶险与“修门故居”的安乐之间的灵魂挣扎,最终选择不随俗、不变节,回归精神故土的生命历程。 </p><p class="ql-block">舞剧《魂兮归来》以其精湛的叙事与恢弘的意象,成功铸就了一部属于屈原的视觉史诗。</p><p class="ql-block">当精神的芬芳战胜世俗的诱惑,当孤独的坚守照亮千年的黑暗,屈原那不朽的灵魂,便在这方舞台之上,完成了与当代最深沉的生命对话,留下一个洁净而永恒的精神世界。 </p> <p class="ql-block">一幕《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郢都陷落,楚地沦丧,屈原立于破碎山河间,既哀故国气运尽失——宗庙蒙尘,疆土易主,毕生守护的家国只剩断壁残垣。</p><p class="ql-block">更哀万民深陷水火,饥馑战乱中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满腔忧思却无力回天,字字“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叹凝作孤绝哀歌。</p><p class="ql-block">而天帝默然、巫阳执礼的对答间,藏着天命难违与神祇悲悯,即是他对天道的叩问,更是国破民哀绝境中,向天地倾诉无力救国、难救苍生的深层悲怆,为后续抉择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二幕《幻》随楚地的巫音缓缓拉开,巫阳开始古老的招魂之仪,只为唤回屈原离体的魂魄。</p><p class="ql-block">巫音渐浓,屈原的意识随之游离,坠入沉思中的幻想。恍惚间,他重回昔日楚宫,见礼乐悠扬的安稳盛景,那是他眷恋的故土乐处;幻象骤转,幽都的浓黑席卷而来,土伯狰狞、阴间的阴冷裹挟着恐惧压来,四方凶险接连浮现,让他看清外界险恶。</p><p class="ql-block">当幻象的混沌达至极致,他猛然抽离、魂魄归位,重回现实。从虚幻到清醒,屈原心中敲定的最终抉择,正引着他走向一条不再囿于世俗美好与黑暗的路,那是他终将追寻的崇高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三幕《逝》梦泽旧忆随江风漫溯,屈原独立江岸,看水陆交错、草木葱茏,怀王同游的欢宴恍在眼前,终化作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他明知持守德操必陷愁苦,即不肯学“变节从俗”者苟安,亦不愿向四方凶险妥协,终在伤春的凄风里纵身赴江,以清波为裳,完成生命的抉择。而这江水未负赤诚,竟滋养出满岸芬芳。</p><p class="ql-block">兰芷似随江风舒展,芙蓉若伴晨露轻摇,袖摆如流泉绕林,裙裾若落英沾波,恰是“香草美人”的本真模样。她们承接江水所携的屈原之魂,将其从时空桎梏中释放,引向无古无今的澄澈之境,让那份高洁与赤诚永远萦绕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 。</p> <p class="ql-block">屈原出身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少年时受过良好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曾与楚王商议推行改革,还奉命起草楚宪令,但因遭上官大夫等旧贵族的挑拨、排挤,而被楚怀王疏远 。</p><p class="ql-block">后来,屈原因坚持联齐抗秦,被楚怀王流放至汉北,又因反对顷襄王与秦联姻,被流放江南 。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p> <p class="ql-block">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p><p class="ql-block">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p> <p class="ql-block">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