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次寻常的清晨课堂,却因一场精心准备的讲座而熠熠生辉。2025年10月30日,我与人文阅读(1)班的学友们齐聚奉贤区老年大学,听徐老师讲述科学大师杨振宁的非凡人生。他为此课遍寻影像资料,将深奥的物理成就化为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在思想的星辰大海中遨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讲台上的投影轮番展现杨振宁求学、科研与归国奉献的足迹。从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证到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岁月,从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到创立杨-米尔斯理论,一张张历史证件与学术图表勾勒出一位科学巨匠的成长轨迹。我们看到他在西南联大的青春身影,也见证他与李政道并肩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荣耀时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屏幕上还呈现了他与邓稼先的深厚情谊,1971年他归国探望病中的挚友,一句“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吗?”道尽家国情怀。而他晚年定居清华,甘当人梯,推动国际交流、培育青年才俊的身影,更让人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场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徐老师用光影串联起百年科学史,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不仅在于发现自然的法则,更在于以智慧照亮后来者的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