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一31日红树林湿地培训学习纪实:理论浸润与实践探访的深度交融

牛的儿子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8日至31日,海南省林业局联合红树林基金会(MCF)在海口市登廷大酒店举办“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培训班”。来自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及湿地保护地的百余名业务骨干齐聚一堂,通过理论学习、案例研讨与东寨港保护区现场教学,共赴一场湿地保护的知识盛宴。以下为本次培训的详细记录与感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理论筑基:法规政策与前沿理念的深度解析</span></p><p class="ql-block"> 1. 权威引领,夯实专业根基</p><p class="ql-block"> 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局长王世力以“严明纪律、强化担当”为切入点,强调培训纪律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环保督察高压态势下,湿地保护工作需以“零容忍”态度压实责任。他特别提到,此次课程筹备历时两个月,邀请的专家均经过多轮筛选,确保内容兼具权威性与实用性。</p><p class="ql-block"> 2. 法规解读: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p><p class="ql-block"> • 生态文明思想领航:海口市委党校梁铂琼教授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题,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实践,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p><p class="ql-block"> • 湿地法律体系全覆盖:北京林业大学张明样教授通过线上教学,系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剖析立法背景与核心条款;海南省林业局法律顾问李利君则聚焦地方性法规,详解《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与《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的落地要点。</p><p class="ql-block"> • 专项规划与管理创新:课程涵盖《海南红树林资源保护专项规划》解读、基层林业管护人员管理办法及湿地修复项目资金争取策略,为参训者提供“规划-执行-评估”的全链条指导。</p><p class="ql-block"> 3. 科学赋能: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p><p class="ql-block"> • 资源调查监测:国家林草局中南调查规划院罗为栓副处长介绍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强调“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在红树林健康评估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 • 红树林生态修复:海南师范大学刘强教授结合东寨港案例,讲解“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修复原则,提出“微地形改造+本土物种配置”的实用技术路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案例研讨:管理经验与宣教模式的创新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 1. 保护地管理标杆分享</p><p class="ql-block"> 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管理站站长陈伟文以“清澜模式”为例,介绍“社区共管+科技巡护”机制,通过无人机巡查、智慧监测平台实现红树林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p><p class="ql-block"> 2. 科普宣教破局之道</p><p class="ql-block"> 红树林基金会(MCF)教育总监滕云提出“沉浸式教育”理念,展示“红树林观察手册”“湿地生态游戏包”等创新教具,并分享厦门、深圳等地“自然学校”的运营经验,为基层宣教工作提供可复制的模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现场教学:东寨港保护区的生态密码</span></p><p class="ql-block"> 1. 探访“中国红树第一港”</p><p class="ql-block"> 10月31日上午,参训人员赴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现场教学。作为我国首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东寨港拥有3337.6公顷保护面积,其中红树林面积达1771.08公顷,覆盖全国97%的红树植物种类,被誉为“物种基因库”。</p><p class="ql-block"> 2. 生态奇迹与保护成就</p><p class="ql-block"> • 生物多样性宝库:保护区内记录鸟类219种、鱼类165种、虾蟹70种,1992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9年获评“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单位”。</p><p class="ql-block"> • 修复实践典范:通过“退塘还林”“生态补水”等工程,东寨港红树林面积较2013年增加20%,成为全球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海南样本”。</p><p class="ql-block"> 3. 互动交流:从课堂到田间的思维碰撞</p><p class="ql-block"> 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唐永娟的引导下,学员们实地观察秋茄、木榄等红树植物的生态特征,并就“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社区参与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一位市县执法人员感慨:“过去对红树林的价值认识停留在表面,今天才真正理解‘海岸卫士’的生态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学员感悟:责任在肩,行动在即</span></p><p class="ql-block"> 1. 纪律与使命的双重觉醒</p><p class="ql-block"> 王世力局长在开班致辞中提及的“培训纪律问题”引发深思。多名学员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严守工作纪律,杜绝“培训期间饮酒”等违规行为,以专业态度投身湿地保护事业。</p><p class="ql-block"> 2. 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迫切性</p><p class="ql-block"> “课程中提到的‘湿地修复项目资金申报流程’非常实用。”儋州市林业局参训人员称,“接下来将结合本地实际,争取更多中央与省级资金支持。”“红树林基金会的‘社区共管’模式给我们很大启发。”文昌市综合执法局代表表示,“未来计划联合村委会成立巡护队,让村民成为红树林保护的‘主人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结语:以培训为起点,共绘绿色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更新,更是一场思想洗礼。从理论课堂的深度剖析,到东寨港湿地的实地感悟,参训者深刻认识到:湿地保护既是法律赋予的职责,更是对子孙后代的生态承诺。</p><p class="ql-block"> 未来,海南省林业系统将以“法规+科技+社区”为抓手,持续推进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让“海岸卫士”的绿意更浓,让“生态海南”的金字招牌更亮。</p><p class="ql-block">(附:培训会议现场照片、东寨港保护区参观视频实录等素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培训班现场煎影</p> <p class="ql-block">  ▼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观培训学习视频链接</p> <p class="ql-block">  参观现场拍照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