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消失的“中山国”

老吴

2025年10月5-6日 十一期间游客出行高峰,为了躲避大多数游客聚集的景区,我和喜欢看历史故事的同学及家前往保定和石家庄的博物馆出游。<div> 战国时期,在燕南赵北之间,今河北省中南部,有一个由狄族建立的“侯国”,中山国。中山国,早期称鲜虞。鲜虞的名城,开始显现在史籍为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中山的名在史籍里开始见到。中山国初建都在中人(今唐县境内),立中山城为都。后迁都到顾(今定州市境内)。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公元前381年前后中山桓公率鲜虞余众驱逐魏国统治者,中山复国,迁都在灵寿。此后,其国力很快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323年,与赵、韩、魏、燕同时称王。到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从鲜虞最早在史籍出现至中山国最终亡国,历时478年,几乎跨越春秋、战国时代。</div> 10月5日早出行人一行的5人,驾车于11点多到达河北正定的开元寺。停车后先去开元寺看看那中国唯一的唐代建筑"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寺内主要建筑为三门楼、天王殿、开元寺须弥塔、开元寺钟楼和法船殿遗址。主殿在后,开元寺钟楼、开元寺须弥塔于殿前左右对峙。开元寺主殿在后,楼、塔左右对峙的布局是唐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开元寺钟楼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开元寺钟楼。 钟楼顶部结构 中午吃了一顿当地的烧麦,感觉不错。下午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4月,馆址设在保定古莲花池院内;1982年,河北省博物馆迁至省会石家庄市;1986年,河北省展览馆、河北省博物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次年正式开馆。2014年6月,河北博物院揭牌并正式开放。2015年,河北博物院完成整合组建。河北博物院共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等10个常设陈列。截止2022年,藏品总数为100674件。精品文物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透雕龙凤纹铜铺首等。<div>《大汉绝唱——满城汉墓》<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长信宫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改变了人们对于青铜器的看法,整个造型和装饰风格都显得很轻巧,但是又不失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宫女铜像的体内是中空的,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烟雾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淀在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这个环保理念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也被誉为“中华第一灯”。<div><br></div> 铜朱雀灯 铜羊尊灯通高18.6厘米、长23厘米,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灯作卧羊形。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羊背和身躯分铸,颈后置活纽,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头上作为灯盘。灯盘为椭圆形,子口,一端有小流嘴。羊腹中空,用以储油,出土时腹腔内残留有含油脂成分的白色沉积物。 错金博山炉是一种熏香用具,通高26厘米,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 是镇馆宝物之一。<div> 这是西汉时作为香薰、薰炉用的青铜器,因为造型象征的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一博山,所以叫做博山炉。 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峦峰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炉柄透雕成三龙出水状,以龙头擎托炉盘。</div> 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这个香薰底座上那个骑兽铜人的造型很是精彩。 表情丰富的铜人造像 如此别具想象力风格的造型,放在今天也不会落伍。 怎么形容呢?只能说两个字“精致”。 屏风的柱脚也是这么精致 《曲阳石雕》 彩绘奉侍浮雕,看来当时的审美还是以胖唯美。 彩绘散乐浮雕,能知道这里有几个人吗? 很有风格的石雕艺术 现代汉白玉石雕“穿越千年舞盛世”。 青釉仰覆莲花尊 彩釉 锦地描金花卉纹瓶 窑变釉花口瓶<div><br></div> 兴趣所至,几个人还没看完其他展厅,已是4个多小时了。告别河北博物院,冒雨前往曲阳住宿。<br>D2: 北岳庙。<br> 北岳庙,汉称北岳祠,唐称北岳安天王庙,宋称北岳安天元圣帝庙,元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庙,到明时去掉历代所加封号,改称为北岳庙,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西部恒州镇<br>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公元500----508年)年间,唐、宋、元、明、清诸代及民国时期屡有修葺,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的场所。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呈“田”字形。规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荟萃。主体建筑——德宁之殿是我国目前尚存元代**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具有建筑、壁画、碑刻三大艺术价值。<br> 御香亭,又称敬一亭,为明嘉靖年间的重檐三滴水八角攒尖顶纯木构建筑,平面八角形,三层檐,布瓦顶,花琉璃脊,内外檐柱各八根,四面设券门,台基高1.5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保存完好。御香亭是皇帝举行祭祀大典之前更衣的地方,所以也叫更衣亭。这个亭子中间原来有一座用石头做的香炉。每当皇帝祭祀那天,有人便早早点燃炉内撒满的松枝、檀香等,使其香烟燎绕。皇帝沐浴更衣后,带领文武官员前来跪拜,并且亲自点燃三柱清香,以谢神恩。 院内清幽的布局 德宁之殿,为北岳庙内主体建筑,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年),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重建, 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德宁之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9.8平方米,通高25米,面阔9间,进深6间,,地面均以方砖、条砖墁地。外带回廊环绕,重檐九脊庑殿式结构,琉璃瓦脊,青瓦铺顶,宫殿式双檐高啄的建筑外观。大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内柱子梁架为中柱式;殿檐斗拱为一朵、二朵式。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共计99只。殿台四角饰有四螭首。 <div> 由于德宁之殿正在修复中不能进入,我们只能在外面一览建筑的容貌。</div> 基台转角的雄风 不同凡响的“石狮” 院内的石雕艺术 门口展厅内复制的"德宁之殿"的壁画。<div>东壁画为《云行雨施》众多天神、地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为民造福的形象。</div> 西壁画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的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情景。 菜地里的“修德寺塔”<div>离开曲阳前往满城县。午饭后游“满城汉墓”</div>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合葬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陵山,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以山为陵的墓葬,出土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万余件珍贵文物,被誉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1968年5月23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某部工兵团在满城县城西南约1.5千米处的陵山主峰东坡开凿隧道时,发现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属于横穴式的“崖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满城汉墓平面布局上大同小异,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后室六个部分组成。墓中还设有构思精妙的防盗和排水系统。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等器物。 满城汉墓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中国考古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作为汉诸侯王、后一级的大型崖洞墓,满城汉墓墓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墓中出土的文物充分反映了西汉盛世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离开满城,于傍晚抵津,完成十一期间一次完美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