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吉安庐陵京剧协会”的原吉安京剧团退休的琴师、司鼓及演员、票友欢聚一堂并登上舞台彩唱迎接自己的节日-重阳节,这一场迎重阳节京剧演唱会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对京剧的热爱和对京剧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由票友兰强演唱的京剧“《红色娘子军》一番话”唱段,一开头“一番话字字重千斤”一句,以低沉的丹田托腔出口,音色厚重,表现出清华内心震撼;随后“拨开迷雾照亮我的心”音区渐高,旋律如层层波浪上扬,象征觉悟的提升。唱段体现了吴清华在洪常青教导后思想升华的场景,通过激昂的声腔和递进结构,展现出革命者从个人仇恨向集体解放的思想升华。</p> <p class="ql-block">由票友彭莉饰演京剧《海港》主角方海珍,彩唱“忠于人民忠于党”片断,这是一段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核心唱段,通过多层次板式结构与情感推进,成功塑造了女主角方海珍对青年工人韩小强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场景,是红色经典代表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歌词以码头为背景,融合历史叙事与阶级情感,体现集体主义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红灯记》选段(刑场斗争)由票友曾水根、范润香饰演李玉和和李铁梅。“刑场斗争”,是李玉和就义前的核心抒情段落,象征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通过父女对唱体现了深厚的阶级情谊和革命精神。通过父女间的对话,传递了革命的信念和家庭的传承,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苏 三:票友崔莉,崇公道:票友周秋林</p><p class="ql-block">跟京剧团周国泉、苏永强等老师交流。他们常说:京剧新票友学京剧要先从传统京剧学起,不学传统京戏就没有京韵京味,成为京歌。因为现代京剧的所有唱、念、做、打,都是从传统“长出来的”;先学传统,等于先学“根”,根壮了,上面的新枝怎么长都不会倒。一句话总结:传统戏是“字典”,现代戏是“作文”;先背字典,再写作文,才不会写“错别字”。</p><p class="ql-block">“苏三”是青衣行当最见功力、也最“出活儿”的入门戏之一,苏三被行内称作青衣试金石,看似情节单纯,无论是念白、唱腔及表演上处处是难点。作为京剧票友我很欣赏票友崔莉唱传统戏苏三起解,这是她第一次登台唱传统戏,唱苏三这是她最长功的好方法,先把苏三的起解演、唱好,再回头唱《红灯记》、《沙家滨》,你就会发现:气息够用、板眼不乱、身段不空,连乐队都乐意给你“多下弓”。到那时候,你既有了“根”,又可以尽情“长叶子”这才是票友唱京剧真正的“快车道”。</p> <p class="ql-block">《红灯记》“听罢奶奶说红灯”这一唱段,由葛维萍老师饰演,是《红灯记》中李铁梅情感与思想转变的关键节点。葛老师从声音、情感、身段、眼神、节奏、氛围六个维度入手,层层递进,让观众“听见”她灵魂的震颤。她让观众相信:如果此刻台下有人喊“叛徒在这儿”,这姑娘会真把灯笼砸过去,带着血扑上去。</p> <p class="ql-block">京剧票友李蓉饰演喜儿,特别是这段“扎红头绳”给我们留下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段通过西皮流水的轻快唱腔与生活化、舞蹈化的身段表演,精准刻画了喜儿的天真烂漫与父女深情,其艺术魅力在于,用极简洁的舞台语言,传递出极深厚的情感张力。</p> <p class="ql-block">“《党的女儿》小小杜鹃花”由刘传珍演唱,在京剧《党的女儿》中,“小小杜鹃花”不仅是一首唱段,更是一种深刻的象征意象。它通过杜鹃花的形象,象征田玉梅等普通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下对党的赤胆忠诚、对信仰的坚定守护,以及在逆境中顽强不屈、默默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李逵探母》大不该由项新莉饰演李逵母,描述李逵因打伤人逃亡后,其眼盲老母在家无人照料,悲切呼唤儿子归来的情节,凸显母子情深。</p> <p class="ql-block">“《沙家浜》风声紧”由票友罗素珍饰演阿庆嫂,“风声紧”是《沙家浜》阿庆嫂的经典唱段,刻画了她在刁德一监视下为保护新四军伤员而焦虑的心理斗争。票友罗素珍把阿庆嫂的全部焦灼折进一个“等”字:等暗号,等天黑,等那声“同志们还好不”这焦虑是刀口上绽出的花:越被勒得窒息,越开得艳红。最终以“有群众的智慧,我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展现革命信念。</p> <p class="ql-block">“《赵氏孤儿》老程婴”由票友李文俊饰演老程婴。老程婴提笔泪难忍”是程婴在剧中核心唱段,通过二黄原板等板式,以苍劲悲怆的唱腔刻画了人物忍辱负重、舍子救孤的复杂心理。</p> <p class="ql-block">“《杜鹃山》家住安源“由傅梅兰饰演柯湘,核心内容为柯湘的独白,讲述安源矿工的苦难与革命觉醒,从个人回忆换到阶级控诉;从弱声哽咽换到爆破式控诉;从“家破”换到“革命”。傅梅兰把观众随她一起爬出那口记忆深井,那一刻所有被压在最底层者的都用牙齿咬开黑暗,透出第一口活气,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解放自己!</p> <p class="ql-block">“《海港》自从退休离上海”由周秋林饰演选段通过退休角色的视角,反映对码头工作的深厚怀念与对现代化建设的欣慰。</p> <p class="ql-block">《野猪林》四月晴和</p><p class="ql-block">主要围绕林冲与林妻在东岳庙前的情感互动展开,通过春日景象与祈愿内容展现人物关系。通过自然景物与祈愿内容的结合,刻画了林冲夫妇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与情感寄托 。</p> <p class="ql-block">票友段筱松、孙秋云这俩位都是吉安庐陵京剧协会的资深票友,他们曾多次彩唱过传统戏。</p><p class="ql-block">筱松一登台,开口一刹那,真可谓句句有板,字字有眼,鼓师点头,观众叫“好”!很多票友把这段演成“小夫妻春游”,而段筱松把“喜”演成“喜中藏忧”的惟妙惟肖,上台就不“像票友”,而是“有范儿”的林冲了。</p><p class="ql-block">孙秋云一句“四月晴和微风暖”,头腔亮音先给人“熏风拂面”,把禁军教头夫人演得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智取威虎山》把剥削根子全拔掉”由票友刘茂钢饰演杨子荣,杨子荣的出身背景和革命决心,包括“他出身雇农本质好……满怀着深仇把救星找,找到了共产党走上革命的路一条,参军后立誓把剥削根子全拔掉。票友刘茂钢高大魁梧,杨子荣、郭建光等英雄人物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在学京戏中一直扮演着英雄人物,这是他的信仰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韩玉娘》连日来匆忙忙把路赶”由周正涛老师饰演。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子“连日赶路”,更是千万离乱百姓“千里归心”的缩影;她“向南”的每一步,都在丈量山河破碎的尺度。周正涛老师凭着几十年武生的功底把这演出的难点一一完成,把这“逃命”演成“拼命”。他做到了一口气唱完十二句不“偷气”,需在锣鼓缝隙里用“提气”法换气;圆场步距要“一步一尺二”,连跑四十余步仍保持嗓音“立音”不塌;跪搓、滑步、鹞子翻身等动作密集衔接,让“武生”的胆魄融进了“旦角”的风情,让英姿飒爽的武生与妩媚多姿的青衣进行了大交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旬的赵幼华老师饰演</span>京剧《扈三娘》的武旦演出不仅是一场技艺的展示,更是人物性格与戏剧情感的深度融合。演员通过高难度动作与细腻的表演,将一位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生动呈现于舞台之上。八旬老人的“起霸”“掏翎”“子翻身”“耍下场”等动作,身段干净利落,节奏紧凑,令人叫绝。她的枪花、翻身、出手等高难度动作行云流水,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回味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