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五):感悟“政通人和”、“古道探坑”、“都亭饮马”

许绍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城市副中心内这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园,更是一座露天的、活态的博物馆,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县城的生活图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公园是中国首个以考古遗址为主题、在原址上建立的城市公园,其核心是保护和展示汉代路县故城的城墙与生活遗迹。政通人和、古道探坑、都亭饮马三个景点,恰好构成了一个从政治治理、交通往来到日常生活的完整叙事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路县故城是汉代县级行政单位“路县”的治所,因此城内的“衙门”(即官署区)是整个城市的行政和权力中心。在遗址公园中,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遗址标识、场景复原和考古展示来呈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政通人和 :该景点以衙署的建筑布局和衙役的形象为主要元素,通过对汉代典型行政管理场景的还原,让游客直观感受汉代的衙署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政通人和”一词,源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是政事顺遂,人民和乐。用在此处,精准地概括了这里曾经的功能——它是汉代路县的城市“大脑”和行政中枢,即官署衙门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官署区核心位置地点:位于故城遗址的北部中央区域。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中(如《考工记》),重要行政机构通常位于城市中轴线或北部,体现“坐北朝南”的权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经过考古发掘后,通过地面标识、基址展示等方式清晰勾勒出的建筑群基础。这里可能用不同材质的铺装、砾石或矮墙,标识出当年官署建筑的范围、房间布局和院落结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廷寺”是县级官署的核心,“廷寺”是汉代县级官署的统称,相当于今天的县政府综合办公楼。它是县令及其下属官吏办公、审理案件、发布政令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园通过艺术手法,设置一些仿汉代风格的灯具、旗杆、符号化的景观构件,来烘托当年的庄严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观众最直观地理解一座汉代县城的权力运行中心是如何布局的,想象两千年前县令在此升堂理事、吏员们往来穿梭的繁忙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道探坑:位于公园中轴线左侧,是在原考古挖掘探坑位置建设的。考古发现这里有一条南北走向、东西宽8-9米的汉代道路遗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道探坑:同时还有辽金和明清时期的道路遗存各一条,三个朝代的道路按历史年代层层叠压。景点通过模拟考古探坑,展示了不同朝代的道路遗存和叠压情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公园内最具视觉冲击力和考古价值的景点之一。“古道”指的是考古发现的汉代道路遗迹。这条路是汉代城市与外界连接的交通动脉,可能向北通往蓟城(今北京),向南连接中原,是南北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探坑”则意味着它是以原状保护展示的方式呈现的。公园没有将其回填或大规模复原,而是建造了一个巨大的保护棚,将考古发掘现场(即“探坑”)完整地保留下来,让游客能“零距离”地观看真实的考古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亭饮马是官署附近的饮水与休憩设施,还原古人生活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亭饮马 :设置于城址南城门门口,根据史料和考古发掘情况复原了汉代都亭的意向性场所。景点内以不锈钢铸成马匹模型,并以氟碳漆着色成酱黑色,周围用木质栅栏勾勒饮马场景,旌旗上的“驿”字表明了都亭作为传输驿站的重要功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亭”指的同样是县衙官署,“饮马”则生动地描绘了与官署相关的后勤生活场景。考古人员在此区域发现了水井、灰坑(垃圾坑) 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遗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亭饮马”的位置:根据汉代城建惯例和考古推测,应设置在靠近城门、交通便利之处,方便信使和官员快速出入。位于南门内侧附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亭饮马的功能1、通信功能(“传”):负责接待传递公文政令的信使,为他们提供饮食、住宿,并为其更换马匹,确保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连续性。这是驿站最核心的国家职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亭饮马的功能2:接待功能(“舍”):为过往的政府官员、外国使节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相当于当时的“官方招待所”或“国宾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都亭饮马的功能3、物资转运:有时也承担部分官方物资的中转和运输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政通人和”的庄重和“古道探坑”的震撼,“都厅饮马”的宁静与生活化。看到复原的水井景观或相关标识,引导您想象汉代的人们在此打水、喂马、交谈的情景。它让冰冷的遗址变得有温度,提醒游客,历史不仅是帝王将相和宏大的事件,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日常活动构成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拍摄于北京城市副中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路县故城遗址公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0月1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