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孙蔚如

女娲抟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温和宽厚的抗日常胜将军</b></p><p class="ql-block"> 孙蔚如(1896-1979),名树棠,字蔚如,陕西西安市灞桥区人。1917年开始从军,1922年进入杨虎城的部队。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升任第三十八军军长,1936年晋升中将。西安事变中,他积极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曾一度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抗战中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务。先后率部在保定、忻口、中条山等地作战,重创日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任陕西省副省长、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896年1月31日,孙蔚如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区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报效国家的信念,并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身民主革命。从靖国军到国民军,戎马数十载,战功显赫;新中国成立后任职陕西,心系民众,造福桑梓。他一生光明磊落,坚守信念,堪称一代楷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投笔从戎 南征北战</b></p><p class="ql-block"> 1910年,孙蔚如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入咸长初等实业学校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正在求学的孙蔚如协同陕西国民军进攻西安城,1913年入西北大学预科,1915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6年,他加入中华革命党,投身反袁护法战争。1917年,他加入革命党人组建的陕西靖国军。1922年,他转投杨虎城部。杨、孙二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遂义结金兰,誓同患难。从此,孙蔚如追随杨虎城南征北战,是杨虎城最得力也最信任的助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立马中条 中流砥柱挽狂澜</b></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孙蔚如以陕西省政府主席和第三十八军军长的身份,当即发表《西北抗战与国防》的演讲,力主坚守黄河,表示绝不生离西安,愿与故土人民共存亡,并将第三十八军一部调往黄河沿线布防,以稳定陕西局面与人心。抗战初期,由于国民党战略的失误,导致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日寇很快就占领了华北、山西。当时,统管西北五省军政要务的蒋介石嫡系西安行营一片惊慌。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等人沮丧悲观,仓皇失措。声称日军武器精良,不可战胜,关中无法守卫,应当放弃。在此危难之际,时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的孙蔚如将军拍案而起。他一方面致电蒋介石以及国民党军政当局,历述黄河可守、关中可保、日军定被遏止的理由,一方面利用报纸、电台和各种集会宣传鼓动坚决抗日、抗日必胜的信心。孙蔚如率领由原三十八军改编的第四集团军,奉命在黄河东岸的晋西北阻击日军。他率领部队,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守土御敌,谱写了三秦子弟血战中条山的悲壮诗篇。</p><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8日,日本牛岛师团三千多人从运城直插永济,三十一兵团在主力未到之时负责堵截。孙蔚如令张剑平团守永济城,主力在城外万固寺与普救寺两个制高点布防。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成功偷袭万固寺,孙蔚如下令教导团夺回万固寺,并派教导团张玺文营增援。张营进入被日军占领的西温村,全营官兵阵亡。日军随后攻破城东防线,永济城被围。8月17日,日军两千多人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进攻永济城。此时,永济城内守军只有装备简陋的五百多人。副营长邓祥云率领全营官兵死守,誓与永济共存亡。下午,日军集中火力轰倒永济东城墙,坦克掩护步兵冲入城内,永济失守。孙蔚如又在韩阳镇布设防线守护风陵渡,教导团采取灵活战术,多次派便衣队反突袭敌军,半个月之久,日军难以攻下小小的韩阳镇。后来日军从王官峪迂回突袭,占领了风陵渡,教导团奉命撤回中条山。“永济战役”阻敌十几日,歼敌三百多名,挫败了日本的锐气,使占领了风陵渡的日军踯躅犹豫,不敢举兵渡河南下。1939年6月,日军三万多人,携重炮五十门、战车三十辆、战机三十八架进攻平陆、芮城。6日,日军夜袭陌南镇。守军一七七师奋力迎敌,激战近一天一夜,陌南镇失守,一七七师被逼到黄河边上。师长陈硕儒突出奇招,命令四十名机枪手一字排开,在前面开路,率部突出重围,杀回陌南镇,冲进中条山休整。在平陆,三十八军步步撤退,将敌军引向茅津渡。6月11日,冲出中条山的九十六军在茅津渡对日军实行三面合围。12日,第四集团军发动总攻,歼敌万人以上,日军溃不成军。“六六战役”的胜利,一扫弥漫在西北的抗战“悲观论”,大大增强了国民党将领的抗战信心,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盛赞第四集团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1940年4月,日军开始扫荡中条山。孙蔚如根据相关情报,作出了诱敌于望原聚歼的决策。4月17日,日军沿张茅大道南进,第四集团军不予正面阻击,故意让开大道诱敌深入。掩藏在山区的部队则利用夜间、有利地形频繁偷袭、伏击,消耗日军实力;并破坏公路,延阻敌军进程。几天后,战斗力大大削弱的日军才到达望原,一头钻进了孙蔚如设的包围圈。25日,第四集团军发动总攻,歼灭敌人达四千多人,“望原会战”大获全胜。1944年豫西战役,第四集团军又与日军正面交战,在虎牢关与敌苦战七日,歼敌一千多人;在宜阳韩城寨与日军相遇,歼敌一千多人。在整个豫西战役中,孙蔚如率第四集团军共歼敌四千多人。在整个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孙蔚如将军指挥的第四集团军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没有打过败仗的军队,有力遏止了日军猖狂的攻势,用血肉保卫了关中故地。孙蔚如也因此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美国二战金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1945年7月,孙蔚如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授上将衔。日寇投降时,他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在武汉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投降并全权处理第六战区受降事宜。武汉中山公园内至今还有一座受降碑,碑上镌刻的草书铭文是孙蔚如将军亲自撰写的:“民国三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二十一万人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望原战役结束后,孙蔚如赋词《满江红·中条山抗日》: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怒皆裂,岛夷小丑,潢池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践,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迈步赴沙场,保疆土。 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剿绝天骄申正义,扫除僭逆清妖盅。跻升平,大汉运方隆,时当午。</p><p class="ql-block"> 作品传达了将军抗日救国的慷慨情怀和必胜信念,表达了三秦子弟兵的赤胆忠心,也是将军奋勇抗战的自我写照。</p><p class="ql-block">原文来源:《陕西精神》丛书之一《宽厚包容的陕西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