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的镜子:藏在赡养里的人生答案

十都超越

<p class="ql-block">  村口的张叔前些天突然患了一场病,卧床不起后,家里的氛围彻底变了。曾经逢人就夸儿女孝顺的他,如今常对着天花板发呆——儿子说很忙,虽说筹了些钱可每次匆匆来一次医院没待多久就走了;女儿总抱怨工作事多,连熬碗热粥都要算着时间。街坊们看了都叹气,谁还记得张叔当年为供儿女读书,凌晨三点就去菜市场卸货,冬天冻裂的手裹着胶布还在搬箱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母这一辈子,好像都在为“子女”二字奔忙。他们把最好的岁月揉进柴米油盐,把辛苦藏在“我不饿”“我不累”的谎话里,总盼着孩子长大、成家、立业,等自己老了,能有个人递杯热水、说句贴心话。就像老辈人常说的“养儿防老”,不是图子女多大回报,不过是求一份老来不孤单的安稳。可偏偏意外从不打招呼,一场病、一次意外,就像一面镜子,猝不及防照出人心底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有人在床前彻夜守着,给父母擦身、喂药,把工作之外的时间都挤出来陪伴;也有人算着陪护的天数,抱怨医药费太高,甚至在兄弟姐妹间互相推诿。那些小时候被父母抱在怀里、哄着睡觉的孩子,怎么长大后就忘了,自己是父母用青春换来的“依靠”?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些场景落在下一代眼里,都成了无声的教材——你如何对待父母,孩子就可能如何对待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人父母后,才更懂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看着自己的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总会想起当年父母也是这样教我们吃饭、走路,把我们从小小的婴儿养得顶天立地。这时再回头看那些对父母敷衍的人,难免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卧病在床,孩子学着我们当年的样子,把“忙”挂在嘴边,把“麻烦”藏在眼神里,我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话说“自作孽不可活”,其实不是指苍天的惩罚,而是指我们亲手种下的因果。父母的现在,从来都不是与我们无关的“别人的故事”,而是我们未来的参照。你给父母多一份耐心,孩子就会多一份敬畏;你给父母多一份温暖,孩子就会多一份善良。这份爱的传递,从来都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誓言,只需要在床前多坐一会儿,在饭桌上多聊几句,把父母曾经给我们的爱,慢慢还回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去,以史为鉴;现在,以铜为镜。看的、照的都是自己的将来!毕竟,我们都会老。当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当疾病带走了我们的力气,最想要的,不过是当年父母期盼的那份简单的依靠。而这份依靠,从来都不是凭空来的,是我们今天对父母的每一份用心,为明天的自己攒下的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