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地拉那

L j

<p class="ql-block">  “北京—地拉那,中国—阿尔巴尼亚,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国家……”这首儿时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曾对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有几部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在我国热播,如《创伤》、《宁死不屈》等。这更增加了我对阿尔巴尼亚这个“山鹰之国”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我的心目中,阿尔巴尼亚这盏“欧洲社会主义明灯”似乎有些许暗淡,但能到阿尔巴尼亚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始终是我的一个愿望。</p> <p class="ql-block">  今年9月我参加了为期24天的大巴尔干的旅游团,终于有机会走进阿尔巴尼亚、走近地拉那。</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阿尔巴尼亚的行程只有一天,重点是游览地拉那。</p><p class="ql-block"> 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位于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伊塞姆河畔,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地拉那就肯定要到斯坎德培广场。斯坎德培广场旁有建于1819年的埃塞姆贝清真寺和建于1830年的钟楼,国家历史博物馆,歌剧院等。</p> <p class="ql-block">  这个类似于“家族徽章”的标识,领队竟然也不知其意。</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金字塔 是市中心地标建筑,原为霍查纪念馆,现为文化中心,可登顶俯瞰城市全景。</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金字塔是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标志性粗野主义建筑,始建于1988年,原为纪念前领导人恩维尔·霍查的纪念馆,现改造为多功能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建设初衷:1988年为纪念阿尔巴尼亚共产主义领袖恩维尔·霍查而建,由其女儿和女婿设计,曾是全国最昂贵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功能变迁:1991年后先后作为会议中心、北约指挥基地、夜总会等。2017年启动改造,现在是地拉那的多功能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留下了在地拉那的第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可以俯瞰地拉那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在金字塔顶端俯瞰四周,地拉那的许多建筑都很新颖、很独特、很美观。</p> <p class="ql-block">  一些在建的建筑也即将完工。</p> <p class="ql-block">  一座漂亮清真寺格外醒目,高高的宣礼塔在告诉我们,这里大多数民众信奉伊斯兰教。</p> <p class="ql-block">  几名当地人身穿民族服饰,热情的与游客互动着。</p> <p class="ql-block">  在金字塔的观景台上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彩色“雕塑”,造型别致,似乎在呼吁民众要“全民健身”吧。</p> <p class="ql-block">  埃塞姆贝吉清真寺,这是位于斯堪德培广场南侧的清真寺,建于1819年,祈祷时间外免费开放,建筑风格融合了奥斯曼元素。</p> <p class="ql-block">  低矮的清真寺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但高高的宣礼塔,让我们注意到这是一座有历史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与埃塞姆贝吉清真寺同框。</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埃塞姆贝吉聚集了大量的信徒前来做礼拜,信徒中竟全是男性,想必女性做礼拜应该另有场所吧。</p> <p class="ql-block">  斯堪德培广场上的一颗“红心”,吸引了一些年轻的情侣前来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9年落成的斯坎德培的骑马青铜雕像。斯坎德培是15世纪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20多年,他使用黑色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今日的阿尔巴尼亚国旗。</p><p class="ql-block"> 斯堪德培广场因这座雕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与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博物馆,珍藏着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古代文物。由于博物馆正在修缮,因此我们没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正面装饰的阿尔巴尼亚壁画,它反映了从伊利亚特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取得的所有胜利。我感觉有一点“全民皆兵”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与阿尔巴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同框。</p> <p class="ql-block">  斯堪德培广场周边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建筑大多很奇特、很新颖。斯坎德培广场是地拉那的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处处都在建新楼,据说建筑业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从而改变了阿尔巴尼亚的面貌,也带动了阿尔巴尼亚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很像一个神气十足的男子,高耸的鼻子、深邃的双眸,像极了欧洲成年男子。</p> <p class="ql-block">  与奇特的建筑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东正教基督复活大教堂 ,是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免费参观,从斯坎德培广场步行约10分钟就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  在巴尔干东正教教堂常见,阿尔巴尼亚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入口,进出的人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教堂,里面装饰华丽,应该是一个新建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画作向人们展示着宗教精神。</p> <p class="ql-block">  虔诚的信徒,在进行着我们不懂的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地拉那斯堪德培广场不远处有两栋建筑,它们一蓝一绿,相依相偎。身姿“婀娜”,如同一对漂亮的姐妹花。</p> <p class="ql-block">  与漂亮的“姐妹花”同框。</p> <p class="ql-block">  换个角度,这奇特的建筑竟然不是两座。</p> <p class="ql-block">  这建筑应该是钟楼吧。</p> <p class="ql-block">  奇特的建筑旁,有一个巨大的水池,它们相互衬托,很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继续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水池旁,一棵不知名的树上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  这是自行车吗?</p> <p class="ql-block">  几名老者在悠闲的玩着一种不知名的牌,有些像我们的麻将。</p> <p class="ql-block">  一个漂亮的椅子引起了我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金字塔顶端看到的清真寺,我走到它的旁边为它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凸凹不平的立面,充分彰显了它的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  路边矗立着一个低矮的半圆形建筑,这是昔日的碉堡,如今已转变为一个独特的博物馆— 不宁库阿特。在上世纪6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布宁库阿特博物馆展现了冷战历史,体现当时严严的国际形势与防御意识。这些碉堡有的明晰可见,有的隐匿其中;有的暗道纵横,有的孤傲独立。</p> <p class="ql-block">  这是碉堡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  入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时间不够,我们只能外观了。</p> <p class="ql-block">  碉堡入口的墙壁上有许多老照片,应该是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遗照吧。</p> <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一个碉堡?</p> <p class="ql-block">  原来是碉堡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  从出口向里望去,钢筋水泥建成的碉堡应该是很坚固的,不知这里是否用到我国支援的物资。</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地拉那斯堪德培广场及周边的阿尔巴尼亚人表情依然、衣着大方,充满自信,阿尔巴尼亚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的确不像欧洲,也不是很贫穷,而是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