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广府建筑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还是《让子弹飞》取景地呢!</p><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分别在: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锦江里碉楼群、立园、赤坎古镇等地方都有。这里散落着大大小小1833座碉楼,它们疏落有致,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映衬得这片土地愈发迷人。</p><p class="ql-block"> 近日我有幸跟旅旅行团前往开平雕庄(自力村碉楼群附近)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Major National Cultaral Heritage Site </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p><p class="ql-block">诚(强亚楼)</p><p class="ql-block">( Qiangya Lou )</p><p class="ql-block">Kaiping Diaolou </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编号: K -</p><p class="ql-block">No : K -9-1-(1)</p><p class="ql-block"> 位于塘口镇强亚村委会强亚中学,建于一九二四年。五层,砖、瓦、钢筋混凝士混合结构。</p><p class="ql-block"> 保护范围:从建筑物外缘起向外伸延:东34米、南113米、西38米、北15米。</p><p class="ql-block">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伸延:东30米、南50米、西60米、北10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广东省人民政府立</span></p> <p class="ql-block">雕庄正门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进去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圣神殿即为观音殿,建于1923年,至今已经有百多年历史。观音殿建于象吉楼前,破坏了碉楼原来开阔的视野,按理说不应该邻近搭建。也许因为象吉楼是一座众人楼,村民们希望能得到观世音的护佑。</p> <p class="ql-block">出门思故乡</p> <p class="ql-block">步入观音殿!</p><p class="ql-block"> 圣神殿祠堂为观音殿,观音殿建于1923年,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此观音殿跟我们平常所熟知中国传统民间观音殿十分不同,此观音殿跟开平侨乡文化息息相关,体现了侨乡人民日常生活中浓浓的侨乡文化。观音殿是规模较大的独一无二的中西合璧观音庙,前半部分为典型的西洋风格,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大门高挑,如教堂般庄严肃穆,后半部分是岭南风格的建筑,以砖瓦为主,运用大量的灰雕、木雕等进行装饰,并有能工巧匠绘画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中西合璧观音庙。前半部分为典型的西洋风格,混凝土结构为主,大门高挑,如教堂般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中西合璧观音庙。前半部分为典型的西洋风格,混凝土结构为主,大门高挑,如教堂般庄严肃穆。观音殿后半部分是岭南风格的建筑,青砖、琉璃瓦,檐下“双龙戏珠”、“凤凰衔珠”木雕。</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的二楼带柱外廊的栏板上的灰塑。灰塑,却是彩色装饰。用石灰加上发酵后的稻草或草纸,分别锤炼成草筋灰、纸筋灰,先以草筋灰堆塑造型,再用纸筋灰细塑表面,最后绘上色彩。</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后面就是象吉楼!</p> <p class="ql-block">象吉楼与圣神殿祠堂建筑前后关系</p> <p class="ql-block"> 在开平的碉楼可分为私人楼和众人楼两大类,私人楼就等同于现代的私人别墅,而众人楼就是整个村的人合资兴建作为抵御土匪用的。</p><p class="ql-block"> 而这座<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象吉楼</span>属于众人楼,同时也是开平众人楼中规模最大的。象吉楼1924年落成,全楼五层高,至今已经有97年的历史。象吉楼经历了百年历史,见证着开平的百年发展史,开平侨乡人民的艰苦奋斗!游客可登上碉楼最高处,一览碉庄全景。</p> <p class="ql-block"> 象吉楼位于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委会学校内。建于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体量高大,坐西向东,楼高5层,首层面阔17.25米,进深5.82米,占地面积为100.4平方米,砖混结构。第四层以拱券立柱环护的敞廊,四角各设有一个圆柱形的“燕子窝”,其上下设有“|”和“⊥”型射击孔,顶部围有钢筋栏杆,顶正中为一传统硬山顶绿筒瓦面的楼房。中下部每层有腰线相隔,密布铁板窗门,施以西式弧形窗楣装饰。</p><p class="ql-block"> 像吉楼集中于防匪、居住、教育场所于一体,是开平典型集多功能的碉楼代表之一,对研究开平碉楼与村落及侨乡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象吉楼的门也很窄,使进攻者的施展空间很小。</p><p class="ql-block"> 楹联:众人登众人楼众心向上,月亮照月亮湾月色漫边。</p> <p class="ql-block">象吉楼的枪眼与铁门</p> <p class="ql-block">此铁门真够结实!</p> <p class="ql-block">像吉楼五层向外展望</p> <p class="ql-block">像吉楼五层向下俯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华侨——衣锦还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侨﹣衣锦还乡</span></p><p class="ql-block">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1841-1949年)。为华侨大规模移民高湖时期,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通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外是国内、国外两方面。在国内,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攻产、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急于寻找生路;在国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因此,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移民的主要方式。这种贩卖活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20世纪初趋于衰落。在这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从而奠定了今天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格局。这个时期的华侨人数已达1200多万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碉庄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象吉楼室内的反匪纪念人物雕塑</p> <p class="ql-block">象吉楼室内的反匪纪念人物雕塑</p> <p class="ql-block">象吉楼室内的反匪纪念人物雕塑</p> <p class="ql-block">卖猪仔</p> <p class="ql-block">华工职业——修铁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工职业——修铁路</span></p><p class="ql-block"> 在十九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近一百年间,华人劳工修铁路的足迹几乎遍世界。他们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受着非人的待遇,干着超强的体力劳动,用汗水,血泪,白骨筑起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铁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百年来华侨文化的历史遗存。目前,开平碉楼形成了十楼九空的现象,有不少碉楼已闲置了五、六十年。</p><p class="ql-block"> 雕庄这座碉楼也是如此,楼内各层空空荡荡、一无所有。我在雕庄象吉楼的三、四、五层内,看到了室内安装了几块展板介绍,使我对开平碉楼,开平华侨,开平的历史有个初步了解。</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块展板,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展板介绍整个开平的侨眷、归侨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杰出华侨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各大领域产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改革开放时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社会大环境转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碉楼群情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开平碉楼的状况】</b></p><p class="ql-block"> 1941年太平洋战争至1958年,在这阶段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突然中断,同时匪思逐步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匪患完全消失,开平碉楼的兴建步伐基本停顿下来,碉楼的防匪作用消失,仅起居住作用。1958-1978年,这阶段是开平碉楼建筑受破坏的最严重时期。因极左思潮影响和物质困难,所有的碉楼被拆去铁门、铁窗,楼内相当部分木结构被拆走。在赤水镇、金鸡镇等地区不少三合土筑成的碉楼甚至拆墙取泥用作肥料,大量的碉楼被改变成肥料仓库和粮仓,碉楼周围的活动空地基本被开垦成农田或自留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侨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的17年(1949-1966),政治运动不断,阶级斗争愈演愈烈,侨务工作受到"左"的思潮严重干扰,有不少失误,据广东省江门侨办的五邑华侨华人数据库资料显示,当年的五邑侨乡,干扰更大,受伤害的侨户更多,主要表现在:一、土改中以侨汇收入划定侨户的阶级成分,错划一批侨户为地主、富农;错杀、错斗一些侨属。二、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打击面过宽,不少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三、私房改造中执行政策过"左",许多侨房被"改造"(实质上被没收了)。四、"大跃进"中,将侨房的铁门钢窗拆去"大炼钢铁"。五、鼓吹"唯成分论",歧视有海外关系的归侨、侨眷及其子女。这种种"左"的做法严重侵犯了归侨、侨眷的权益,在海外华侨社会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大大挫伤了五邑籍华侨的爱国热情和支援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p><p class="ql-block"> 至于"文革"10年在海外华侨社会中造成的影响更是恶劣,"四人帮"一伙野心家、阴谋家在侨务工作方面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据广东省江门侨办的五邑华侨华人数据库资料显示,在五邑侨乡,对老侨领、归侨、侨睿和干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被批判,遗毒打,受歧视,受到非人道的对待;有的人被处决,有的房屋被拆毁,祖坟被挖掉,"海外关系"被说成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要求干部、侨卷"断绝海外关系"……,这种种伤天害理的做法也是史无前例的。在这10年里,海外华侨又一次感受到自己又变成了"海外弃儿",他们有国不敢回,有家不敢进,除了侨汇之外,他们同家乡、同亲人的联系基本上中断了。</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动乱的年代里,稳定的侨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侨乡频于崩溃的经济,安定了侨乡人民的生活,维护了侨乡的稳定,这是广大华侨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华侨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从建国初到"文革"开始前,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难以通过正常的国际贸易获取外汇,而国内发展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目标又急需大量外汇。在这种状况下,侨汇就成了中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解放时期】(开平大事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抗战时期杰出华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刑场上的婚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抗争时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碉楼群的兴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南楼七烈士】</b></p> <p class="ql-block">像吉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开平雕庄“像吉楼”中的一块展板显示:</b></p><p class="ql-block"> “土改中以侨汇收入划定侨户的阶级成分,错划一批侨户为地主、富农;错杀、错斗一些侨属;反右中有不少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私房改造中许多侨房被没收了;文革十年中,更是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受歧视。结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平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幸存的楼主大多举家申请出国。”</p><p class="ql-block"> 关于开平碉楼群之破落的一连串疑问,我从中似乎找到了答案,然而这一切都无可奈何地湮灭于仅仅百年的碉庄历史中。</p> <p class="ql-block">照片回放!</p> <p class="ql-block">准备放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观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