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五的晨光,如同一支温柔的画笔,为沉睡的群山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徒友们用徒山的方式为10月画个圆满的句号,为新11月开个新篇。</p>  <p class="ql-block">  八时,我们自湖北毛庵寺启程,踏上那条新修的石子山路。它如一条灰色的长龙,盘曲而上,是名副其实的十八弯。然而,我们这群不甘平淡的行者,并未全程沿公路前行。多数时候,我们选择一头扎进路旁的丛林与乱石之中,用最原始的方式,攀爬、跳跃,去亲吻大地的肌理。每一次从密林中钻出,重新踏上公路,都像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征服,心中满是野性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行至一处开阔山坡,几头黄牛正安静地啃食着发黄的草,毛色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一位队友不禁赞叹:“看,这可是正宗的黄牛呀!大山把它们养育得膘肥体壮!”他的话语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而更动人的场景,是正午时分偶遇的羊群。几十只羊在头羊的带领下,如一片流动的云,沿着山路有序地回向窝棚。它们步伐从容,队伍整齐,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暮色中上演着一场宁静而庄严的归家仪式,那和谐的画面,让喧嚣的心瞬间沉静。</p>  <p class="ql-block">  翻山越岭,直至午后一点半,我们才抵达桐柏太白顶后山。饥肠辘辘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午餐。此刻,眼前的景致却成了最丰盛的佳肴。那深秋的山色,绝非简单的红绿交错,而是一幅层次分明的油画。成片的枫林燃起烈焰般的赤红,其间点缀着银杏灿烂的金黄,如碎金般洒满山坡;而苍翠的松柏则如沉静的墨玉,以坚韧的姿态,将这所有热烈的色彩温柔地承托起来。阳光透过层林,投下斑驳的光影,风过处,红叶如蝶,翩翩起舞。大山正以最绚烂的笔触,书写着它最磅礴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从湖北境地至太白顶寺庙后山这条路,于我而言,是第一次。每一步都充满了新鲜与刺激,未知的转角,是更陡的峭壁,还是更美的风景?这种不确定性,让心跳与脚步同频,让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探索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  近三点,我们开始从太白顶下行,向着淮源池进发。下山的路,对意志是另一重磨砺。当六点的暮色四合,天色都快黑了,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一日之间,跨越鄂豫两省,身体的疲惫已至极限,心中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丰盈填满。这趟旅程,最让我感动的,是人与人之间那份纯粹的关怀。特别是登山几十年的唐工,他始终沉稳地压在队尾,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当那位初次登山的女队员面露难色、脚步踉跄时,唐工总会适时地出现在她身边,用沉稳的声音说:“别急,跟着我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他的陪伴,如同一座移动的靠山,让她在险要处有了依靠,在想要放弃时重拾勇气。这便是老队员的引领,是徒山者“有困难,共帮扶”精神最质朴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而淮源池,则给了我们最终的慰藉。池水清澈见底,仿佛一块巨大的碧玉,将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与四周的树影悉数收藏。池边的指示牌上,赫然显示着“负氧离子9000+”的字样。我们贪婪地深呼吸,那清冽甘甜的空气,夹杂着水汽与草木的芬芳,瞬间涤荡了所有的疲惫。大家相视而笑,虽然双腿沉重,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快乐。这累并快乐着的时光,是山野的慷慨馈赠,是情谊的温暖回响,更是镌刻在生命里,一首关于征服、陪伴与自然的壮美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