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海拔61.7米的山顶,与长江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山如画”的美景。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有1800年历史,</span>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美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特别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那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忘怀,也多了一份期盼。</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6日上午,我们带着好心情自驾从南京出发,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武汉黄鹤楼附近,我们将车停在宾馆,步行5分钟来到黄鹤楼公园。我们沿着登山台阶而上,好在台阶不是很高,很快来到黄鹤楼公园的西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座白色宝塔。叫“胜像宝塔”,因色白俗称 “白塔”:又因形似传说中孔明为关羽水军导航制作的夜灯而称“孔明灯”。始建于元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蓝天白云下尤显圣洁庄严。</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一座四柱三门的牌楼,牌坊西面中间镶嵌着“三楚一楼”,牌坊东面横额题文,“江山如画”,这古色古香的牌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飞檐斗拱,</span>红柱黄瓦,流金飞碧。<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黄鹤楼主体建筑交相辉映。</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走在通往黄鹤楼中轴线上,两侧有相对应是单檐翘角的云衢轩和凝翠轩。以及八角重檐攒尖顶的瞰川亭和揽虹亭 。让我感受到江南园林建筑的魅力,那亭台楼阁典雅明洁,比例和谐,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既精致小巧,又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终于能近距离看到黄鹤楼,心情异常愉悦。只见黄鹤楼共5层,楼高51.4米。整座楼黄瓦红柱,飞檐翘角凌空,四望如一。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显得金碧辉煌,古朴富丽。</p> <p class="ql-block">位于黄鹤楼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岩石之上有一对栩栩如生的铜黄鹤,这是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p> <p class="ql-block">关于黄鹤楼还有一段美丽的神化传说。明代《报恩录》里就曾记载:一位老道在辛和开的酒馆里喝了半年的酒,却没付一分钱。临别时,他用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之辛和,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从此,辛和的酒馆因为有了这只仙鹤,生意十分红火。辛和为了感激老道,在原地盖起了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数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走进黄鹤楼一层大厅,立刻被正面墙壁上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吸引住了。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来到二楼大厅,看到正面墙上一块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此文不到三百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且极具文采。该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和对仙人的仰慕之情。让人读之不由得和古人一样,发出“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p> <p class="ql-block">三楼有一幅名为“文人荟粹流千古”的大型陶瓷壁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中间那位黄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p><p class="ql-block">相传有一年,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他游览后即兴赋了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p><p class="ql-block">崔颢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虚到实,一气呵成,被公认唐朝七律第一。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得黄鹤楼名声大噪。</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来到五楼,立刻被大厅里的壁画吸引住了,只见这幅名为“江天浩瀚”的壁画,面积达90平方米,据说在全楼壁画中是最大的。它由10幅彩画组成,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其它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p><p class="ql-block">《江天浩瀚》以最规范又创新的中国重彩壁画形式,采用天然矿动植物色、沥粉贴金、全部江水泥金史无前倒,用浓墨丽彩写意长江史诗及黄鹅楼的历史时代情怀。</p> <p class="ql-block">站在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可远眺武汉三镇,长江对面的睛川阁、鹦鹉州、龟山电视塔、长江大桥,还有滔滔江水尽收眼底,一种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让我领略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黄鹤楼东面的一处山岗,沿着台阶而上看到一座千年吉祥钟,又称千禧钟,这是为迎接干禧年到来而修建。据说是以湖北随州古编钟钟架为创作原型设计,是明朝永乐大钟后我国最大的铜钟。并由四根大柱支撑,顶部形同冠冕,新颖别致。</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涌月台。这是明清时期与黄鹤楼紧密相连的一古建筑景观。据说这是明代建筑,只见正面石架上镌刻的“涌月台”,笔态遒劲,高古俊拔。据载: “涌月”与“压云”、“琴台”曾被称为武汉古代书法的三绝。石柱两侧刻有一幅对联: “月色无玷;江流有声。”</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白云阁,这里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走进幽静的山岗,四处郁郁葱葱树木,山谷幽邃,天籁萧萧。道路两侧各种植物布局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曲径小道,景色宜人。特别是一座四柱三间五梁《岳飞功德坊》,是纪念岳飞在武昌建功立业景区的组成部分,是黄鹤楼景区内石牌坊中形制最高大宏伟的一座牌坊,以示光大爱国热忱和弘扬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岳飞亭。亭子坐北朝南,木石结构,六角攒尖,碧瓦盖顶,古朴端庄。据史料记载,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黄鹤楼下的鄂州(今武昌)屯兵镇守达七年之久。他三次北伐抗击金军都以鄂州作为基地。据说岳飞<span style="font-size:18px;">登临黄鹤楼,遥望中原,心潮澎湃,发出“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提笔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span></p> <p class="ql-block">在岳飞广场有一座岳飞铜雕,高8米,它表现的是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岳飞身旁的战马仿佛在嘶啸着,四蹄意欲腾起,冲向敌阵。</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公园南区,这里有一处清澈透明的池塘,叫“鹅池”,虽然鹅池不大,但有太湖石构成的假山,池中睡莲花已是含苞待放,水中红鲤、锦鲤悠闲漫游,几只白鹅“曲项向天歌”,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在鹅池东端有一座六角凉亭,叫鹅碑亭。只见单檐翘角,粉墙黑瓦,显得古朴典雅。相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他与朋友聊天论鹅,说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曾辟池养鹅,并观其神态,从而练成一笔而就的鹅字。</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山岗间有一块巨型浮雕,叫“九九归鹤图”,据说是由340余块硬度极高的枣红色花岗岩镶嵌拼接而成,是国内最大室外红色花岗岩浮胜。</p><p class="ql-block">在“九九归鹤图”浮雕下方是白龙池,关于白龙池的由来史载,明隆庆二年(1568)沿江一带火灾频繁,后依云游方士所献之策,在黄鹤楼左挖池,注江水供奉白龙以镇祝融,果久不被火,后人告称之“白龙池”。</p> <p class="ql-block">在鹅池西面和北面建有诗碑廊。碑刻内容为历代名人手迹,以及当代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这些风格各异,情趣盎然的书法作品,或潇洒古朴,或雍容典雅,或雄浑厚重,或隽逸瑰奇,无不体现出书法大家的风格,给人以历史知识和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在黄鹤楼公园内一块巨石上,刻有“壮观”二字,其中“壮”字多了一笔,落款为“太白”,据传李白因崔颢《黄鹤楼》一诗而题写,表达对黄鹤楼景色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在山岗上有一座四角攒尖重檐舒翼的“毛泽东词亭”。这是为了纪念毛主席36次来武汉,多次登临蛇山,并18次畅游长江武汉段,并写下了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特别是“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一直响彻耳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来到搁笔亭,</span>亭名源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诗仙李白搁笔”的一段美谈。</p><p class="ql-block">崔颢,唐玄宗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人称崔司勋。他游武昌时在黄鹤楼上写下七律《黄鹤楼》。 后李白登楼,见到崔颢壁上题诗,只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再题诗。这真是:“楼未起时原有鹤,笔经搁后便无诗”。</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落梅轩,这是一座三层仿古建筑,那重檐翘角、吊楼、撑拱、漏花窗、缤纹格门窗、木雕挂落、景门以及抱鼓石、卷棚屋面、赭色琉璃瓦等,都给人以历史久远、古色古香的印象。<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落梅轩内在规定时间有荆楚古乐表演。66件仿随县曾侯乙编钟配以馨等乐器,可谓“八音和鸣 千古重响”。</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后来到黄鹤楼景区的紫薇苑。走进园中,只见紫薇树簇簇团花,红云如烟、紫云似霞、白云若雾,花下佳人。让人不由得想起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坐黄昏谁为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p> <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了黄鹤楼景区,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对黄鹤楼“高、奇、险、美、妙”五个字的美景呈现,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