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自驾勇闯贵州 疯狂之举丰富别样人生 58

戈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五丈原</i></b></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9日,我们辞别了汉家故事的源起之地——汉中,驱车北上,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慕名前往那片在历史星空中闪烁着悲壮光芒的黄土台塬——五丈原。</p><p class="ql-block"> 当车辆逐渐驶入宝鸡市岐山县境内,车窗外的景致也从汉水流域的温润,过渡到渭河平原的苍茫。远望五丈原,它如同一条蛰伏的巨龙,横亘于秦岭北麓,南北绵延,东西陡峭,海拔虽不过750米,却因其独特的地理形势,自成一方雄关险隘。南倚巍巍秦岭,北临滔滔渭水,东西两侧深沟如斧劈刀削,人言“兵家必争”,至此方信。</p><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直达景区停车场,脚下的黄土仿佛沉淀了千年的金戈铁马之声。秋风掠过原上已显枯黄的草木,其声萧瑟,竟不似十月,倒像裹挟着来自公元234年的寒意。站在这片东西宽仅约1.8公里的高地上,极目远眺,北方的渭河平原开阔如棋局,仿佛能望见当年司马懿坚壁清野的连绵营垒。就是在这里,一代贤相诸葛亮耗尽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百多个日夜,“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将这片原本寻常的黄土台原,永远烙印在了中国历史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 风中似乎传来木牛流马的吱呀声,又混合着营中巡夜更鼓的余响。我们试图去想象,那位毕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武乡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如何在这座营帐中,灯枯油尽,怅然凝望星空。他的理想与遗憾,他的忠诚与智慧,都随着那坠落的将星,融入了五丈原的每一寸泥土。这里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象征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极致,令后世无数仁人志士至此,无不凭栏扼腕,心生浩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刻有“五丈原”字样的石碑前驻足,良久无言。最终,我们举起相机,为彼此在此留影。快门按下的瞬间,不只是为了记录“到此一游”,更像是试图与这段悲壮的历史完成一次隔空对话。镜头定格的,是我们的身影与这苍茫原野的合影;而心中留下的,却是对命运、对坚守、对理想的无限沉思。</p><p class="ql-block"> 归途晌午,回望五丈原,它在秦岭巨大的暗影下愈发显得沉静而孤高。汉中之行,始于高祖创业的激昂,经韩信拜将的传奇,终归于五丈原秋风的长叹。这一路,仿佛循着历史的脉络,完整地体验了一个王朝从崛起到落幕的壮阔与悲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