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站:现代建筑里的边城新貌

老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初冬的阳光洒在乌兰察布站前的广场上,我站在开阔的石砖地面中央,双臂张开,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活力。2025年10~11月的这次出差,虽未深入腹地,却让我从一座车站窥见了内蒙古边城的蜕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眼前的建筑如大漠中腾起的一叶弧舟,流线型屋顶呼应着草原天际的起伏,玻璃幕墙映照出淡蓝天空与城市光影。红色大字“乌兰察布站”高悬顶部,下方横幅写着“全国文明城市 乌兰察布欢迎您”,字里行间透出这座古城迈向现代化的决心。站房设计融合了科技感与地域意象,仿佛是游牧文明与当代中国的对话——昔日张骞通西域的驿道旁,如今高铁飞驰,连接京兰,贯通南北。作为京津冀通往草原深处的重要节点,乌兰察布自古为商旅要冲,而今更以交通枢纽之姿焕然新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穿着橙色外套,在暖阳斜照下留下身影。光线从右侧轻柔铺来,将我的影子拉得修长,广场行人稀疏,秩序井然,整座车站静谧而大气。这片土地曾是北魏鲜卑故地,明代蒙古诸部游牧之所,如今却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一座车站,不只是出行的起点或终点,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里,我看见了草原的风,也看见了未来的光。</span></p> <p class="ql-block">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被网友们一致评为“最像火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内蒙美食从来不是简单的果腹之物。163项蒙餐地方标准的背后,是千年游牧智慧的传承。当第一口美味在舌尖化开时,你尝到的不仅是鲜香,更是草原与沙漠的岁月沉淀。</p> <p class="ql-block">同事自己做的地道湖北菜。</p> <p class="ql-block">利用出差周末休息时间,前往大同云冈石窟看看。</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