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 : 自然小家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1245010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深秋北京,几天阴雨过后,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如洗过一样明净,清澈悠闲的白云在空中慢慢飘浮。空气也仿佛被过滤了,给人以清新、气爽的感觉。如此美好的季节和时光怎能错过,沿着绿树碧水的长河,我径直来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与动物园、紫竹院、国家图书馆毗邻。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的馆舍处在真觉寺内。真觉寺以金刚宝座塔与五座佛塔而闻名。“卓立金刚座,巍然五塔崇。”的古诗出自清代诗人钱大昕。古诗既描绘了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建筑形态,又暗含宗教文化内涵。这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存金刚宝座塔的实物特征高度契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年有一位印度僧人来访,向明成祖朱棣进敬五尊金佛和一幅印度式“菩提伽耶精舍”金刚宝座建筑图样。永乐皇帝封印度僧人为国师,并下诏依图样建造佛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乾隆帝为祝母后七十大寿重修真觉寺。此后香火旺盛,迎来真觉寺辉煌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真觉寺受到战火波及,寺院建筑尽毁,唯金刚宝座因全部是石质结构而幸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在真觉寺旧址成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博物馆,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有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院内环境清幽,古树参天。这里汇集了从北京各地搜集而来的历代石刻精品,有高大的石碑,还有小巧的石雕。石碑上面的字迹有的清晰,有的己经模糊不清。看着这些刻字,仿佛在听古人默默讲述着千百年前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馆内收藏石刻文物种类繁多,涵盖碑碍、墓志、造像、经幢、石雕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多种类型,总数超过2600件。这些珍贵文物不仅是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这些历经风雨的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明文化的无声传递者。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信仰,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组元代石翁仲吸引游人注目围观。石像的线条流畅,神态神韵犹存,惟妙惟肖。这些凝聚匠人精湛技艺石雕作品,令人赞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武官石翁仲,身着铁甲战袍,手持宝剑,昂首挺胸,目光如炬。一派勇冠三军,万夫不当,所向披糜之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官石翁仲,身着官服,形像严谨端庄,沉稳老成。尽显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文臣官贵之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馆内一尊北魏时期的佛像石刻,雕刻细腻传神。佛像神态庄严,面容慈祥,双目微闭,仿佛在冥想中感悟世间的沧桑。这石刻佛像无疑是一件艺术珍品,展示出不同时期人们的信仰与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内的石刻作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彗和创造力。无论是庄严肃穆的佛像,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让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高约21米,由塔座和五塔巧妙组合而成。金刚宝座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内部有回廊式塔室,石阶盘旋而上,通向顶部平台。台上分布五座密檐小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刚宝座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宝座分六层短檐,上五层短檐下均精雕细刻有佛龛与佛像。南北两面各有佛像86尊,东西两面各有佛像109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一座大型雕刻艺术品。它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杰作,成为北京奇特的古代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真觉寺金刚宝座建成之后,其他地方相继建立金刚宝座的规制都受到它的影响。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具体分析了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建筑结构及形式特点,并对造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介绍,认为这一金刚宝座是该形式塔中年代较早而雕刻精美的一个,堪称金刚宝座的代表性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让我对石刻文物有了新的认知。博物馆就是一部静静躺在时光角落里的石质史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纵观历史,石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石头被雕刻成作品,就有了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战争、人为的焚烧破坏、大自然风雨侵蚀,使中华五千年的物质文化遭受过无数次摧残与毁灭。唯有其中许多石刻作品顽强地传承下来,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信仰默默的承担守护下来,这就是石文化的无穷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刻博物馆,是珍贵古代石刻展示和保管者,更是历史的守望者。古老的石刻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是永恒的,它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彗与创造力。我们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伴随我们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