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74年的新年开始,我转学到了大凤中学上学。特殊的年代造就了我们别样的校园生活,我们十五六岁花季也就有了别样的“精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丰富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每天都处于很亢奋的激情状态,课余时间除了各种劳动外,操场上满是龙腾虎跃的身影,爱打篮球的同学基本承包了整个操场。我和同学有时放学了也不回家,就在校园观看各种篮球比赛。有班级对抗赛,也有年级之间的比赛,还有附近知青来加入我们同学一起打。球场上的激烈比赛带动着我们情绪的喜怒哀乐,我们会为“自己人”呐喊助威,为进球高兴得欢呼雀跃,也会为输球而跺脚、沮丧、抱恨……不管球赛结果如何,欢声笑语永远是我们的主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爱唱歌、拉手风琴的王老师,组织了学校宣传队。王老师让每个班级出节目,我们就有一段时间自习课时都去排节目,我把在过去上学学校跳的舞教给大家,记得我教的舞蹈之一是《东风浩荡》。在学校演出后王老师看了很是喜欢,后来几年,我们多次演出《东风浩荡》舞蹈一直都是保留节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王老师带着宣传队演出几次后,影响越来越大,演出也渐渐多了。一开始我们演出化妆都是王老师全包,每次光化妆就得一个下午。后来王老师就抽时间给我们上化妆课。我们把家里的镜子带到学校,化妆课上,对着镜子一本正经在自己脸上涂涂抹抹。王老师教我们怎么“打底”,怎么涂腮红,怎样可以让把鼻梁画得立体起来,怎样把眼睛画得又大又亮……王老师教得仔细,我们学得也认真。再有演出任务时,王老师就叫我们自己动手化妆,她巡视指导。有句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王老师教我们化妆是把“渔”给了我们,师傅领进门,未来化妆是美是丑就看“个人修行”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王老师还请附近会跳舞的知青姐姐来学校教我们跳舞,我们宣传队演出节目也越来越上档次。像《牧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都是知青姐姐教的。这些舞的动作我至今还没有忘记,只是老胳膊老腿,跳起来不再有舞蹈的美感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王老师授于我们的“渔”还有呢。我早前上学的几个学校唱歌课,都是老师教一句我们跟唱一句,反反复复跟唱多遍,也就会连起来唱了。那时我会唱的歌很多都不定知道歌词唱的是什么。王老师教我们唱歌,她是背着手风琴来教唱的,唱歌课上,黑板前永远都有一张王老师课前抄好的歌,红色的是简谱,黑色的是歌词,红黑相间看得清楚明了。唱歌前她总会带领我们先练声,再学歌。我开始学习简谱就是从初二以后王老师教的,王老师是教我乐理的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王老师授于我们的“渔”,让我受益终生。感谢她教学有方,让我们学有所得。那时候我们音乐课并不多,但会的歌真不少,像《长征组歌》十首我们都能唱下来,并唱得声情并茂,还有《战地新歌》里的歌没有哪一首我们不会的。就因为王老师当年注重培养我们唱歌跳舞的兴趣爱好,使得五十多年之后我们同学中有不少人退休生活里还有歌声、琴声,还会闻歌起舞,舞姿妙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十五六岁的姑娘正是爱臭美的时候,有时我们演出结束后,带着妆喜不自胜地跑两里路去大队照相馆拍照。拿到照片觉得自己美得不行,还互相送来送去,恨不得能流芳百世似的。现在我还收藏着不少同学的照片,我的照片一定也有不少在同学的相册里。现在每次看这些旧照片,都会勾起我无限怀想,照片里的人和事好像都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说到拍照,记得有一年难得下雪,白雪皑皑,大地银装素裹,极易激动的我们又兴高采烈起来,我和同学相约要去拍照片。一路走着,从伐木场到大坝的整条路旁、田间、山坡上都是人,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在拍雪景,照相馆师傅都忙不过来,我们都排不上队。走到道班附近时正好碰见照相馆又一个师傅在给高年级师哥师姐们拍,他们拍尽兴后,终于轮到我们,我们也比照师哥师姐们拍照的样子,站在他们拍的地方来上一张。看看,我们四位小姐妹满脸的笑容,幸福感爆棚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当年被低我们好几届的一位学妹看到,她羡慕得五体投地。这位小迷妹前年见到我时还说,她当年在同学家里看到我们的那张雪景照片,觉得太漂亮啦!她说这话的时候还不停地啧啧嘴称赞呢。看她说得真诚,我再次看这张照片时也觉得青春很美好,更加怀念我们那时快乐生活,怀念我们青春的最美年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上中学时正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年代,可惜我们不懂珍惜宝贵时间,完全忽略“以学为主”的重要性,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就时常上课时把小说藏在抽屉里偷看,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老师不知道。后来我自己当老师才知道,学生在桌下的偷偷看书做小动作,老师站在讲台上都是一目了然的。那时老师没有制止我们可能是给我留面子,也可能是像我这样不听讲的人多,老师也不敢管,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更不像话的是喜欢手工钩织的我,曾有一段时间对手工活很着迷,走在路上钩,上课也偷偷在课桌下“劳作”,眼睛却假装看着老师,现在想起都觉得自己的假聪明是多么的愚蠢可笑。我那时疯狂钩织“战果辉煌”,钩出了帐眉、桌照、被照、假领子……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夺走了我多少宝贵的学习时间,只可惜呀,时光不能倒流,人生没有“如果”,就像生命无法重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说来我都不好意思,上中学的我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放学了书包也懒得背回家,就让它在教室的抽屉里寂寞“长住”一学期,直到放假了才把书包带回家。而跟随我上学下学的不是夹本课外书就是带着手工编织的“潮活”。书包没被我亲近,我的知识基础怎么会有根基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中“读书无用论”的毒很深,尽情挥霍青春,以至于我们的“金色”年华掺了些许杂质打了不少折扣。那时我们口头上也会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行动上却又是很放纵,很享受青春赋予我们的“特权”。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热爱我的那段具有时代烙印的青春,爱回味我的青春故事,爱青春故事里的那种滋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串脚印》连载十:别样的校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旧照片翻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酷狗音乐《牧歌》</p>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