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从交城县出来,来到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约15公里处,一处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蒙山大佛。景区面积很大,主峰海拔有1300多米。</p> <p class="ql-block">看史书才知,蒙山之名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前赵》,曾留下李渊、李治、武则天等众多帝王足迹,见证了北齐、隋、唐、宋、元等朝代的兴衰更迭。这里有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的“并州大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批寺院。</p> <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记载,这尊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二年,是有确切纪年、开凿最早的摩崖石刻佛像,高63米,比乐山大佛早162年 。景区中的开化寺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的连理塔始建于宋淳化元年,因塔基相连得名,是唐到宋的过渡形式建筑 。铁佛殿内的唐代铁佛,保存完整 。所有这些文物都值得一一欣赏。此外,还有御驾桥、观音堂、塔林、蒙山晓月等景点等待我们游览。</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山体石刻巨型浮雕 ,浮雕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内容重现了北齐开凿蒙山大佛时的宏大场面 ,赏后使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在山体浮雕旁就是御驾桥。据传说该桥的修建是在唐朝,当时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等帝王来蒙山瞻礼大佛时,都要途经此桥,故而得名“御驾桥”,当地人也叫它“龙桥”。有人讲此桥和咱们省的赵州桥是同人同时代而建。桥长有十余米,宽约八米,桥面和桥栏是近年来修复的,但桥拱据说为原件。</p> <p class="ql-block">过了御驾桥,就是观音堂。它是在去往大佛的道旁,门口有楹联,写的是“观察人间功名富贵一场梦,音闻佛阁生灭垢净万法空”。进入寺院,迎面是一个金色大弥勒佛像,其身后有金色香炉,游客可免费上香,感受一下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这处观音堂传说是观音菩萨托梦给明代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棡,然后皇帝下拨国库银两建起来的。据考证,观音堂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 。原寺院损毁严重,现建筑是2006年在原址修复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大佛的路上,有一处游人不很注意的小小博物馆,它隐藏在一处角落中,不是指引牌引路,是绝对发现不了它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俺头一次见到的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油灯的展览。小院的名字起的非常好听,叫“古灯春秋”。</p> <p class="ql-block">看介绍得知,这是一家非国有博物馆,于2016年12月揭牌开馆,是山西省第一家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古灯博物馆。收藏者也是馆长,他把多年收集来的从战国、秦汉到20世纪古今中外的灯具2300余盏,展出供游客欣赏。其中,战国陶豆灯是馆藏年代最久远的灯,唐代省油灯体现了古人的节能智慧,清代黄铜酥油灯兼具照明与灭蚊功能,这些都是国内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在上山路上看到一株神树,信佛上香游人把树用红色绸缎紧紧缠裹,打扮的如此庄重和颜丽,供游人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走过神树就到了景区第一个景点密集区,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连理塔,它是砖砌单层塔,平面呈方形,总高约十余米,两塔形似相同,间隔近两米,下连基座,故俗称“连理塔”。基座高有一米,由迭座砌成。看介绍塔身边宽各3.3米,高2.5米,正面嵌青石门,南塔门楣题“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题“定光佛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塔身正面为半圆形门拱,火焰形券面,隐刻卷草与花瓣,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塔顶层层内收,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样,雕栏额、普柏枋和斗拱,极顶为八角形塔檐和宝珠,结构、形制国内独有。</p> <p class="ql-block">相传宋太宗赵光义下旨重修蒙山开化寺并建两座佛塔,知府为塔的方位和命名发愁,一工匠在妻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启发下,提出将两塔基座相连,命名为“连理塔”的方案,被知府采纳,这一美丽的爱情故事也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后因战乱多次被毁,原建筑不存。1985年,因大殿损毁,殿内铁佛被移至太原双塔寺暂存,2009年,铁佛殿参照唐代皇家庙宇风格在原址修复,铁佛也重返蒙山。修复后的铁佛殿采用重檐歇山顶设计,整体风格质朴雄厚,楼檐舒缓,斗拱硕大,采用榫卯结构,抗震性能突出,与殿内唐代铁佛风格协调,体现了唐代皇家建筑的庄严与简约。</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吨,中空分段浇铸而成,结跏趺坐于莲花须弥宝座上。其旁立迦叶尊者像,而莲花须弥座及阿难尊者立像为2009年修复时补铸。释迦牟尼坐像与迦叶立像历经1300余年仍保存完好,锈蚀极少,堪称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是为蒙山大佛而建,据资料介绍它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年),当时称净名寺。唐高祖李渊曾到此瞻礼,复改名开化。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开化寺也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站在寺庙二楼可远眺到大佛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开化寺现存建筑基本上全部都是后建的,但它的遗址在世界石窟史、佛教史上均有重要的地位,在2019年被国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过了开化寺开始慢慢上行,在不同角疫和位置上都能看到蒙山大佛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大佛的路上,山间溪水一直陪伴着我们前行。</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溪,有漂亮整齐的木栈道,游客可以漫步其上,近距离感受溪水的清凉与美好,溪水顺流而下,形成一挂挂漂亮的瀑布,景色十分迷人。</p> <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景区的山间小溪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线。溪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到溪底的沙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它潺潺流淌,宛如“大自然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俺走到一处名称净池地方。它坐落在蒙山大佛脚下,紧邻大佛的基座平台,位于蒙山景区的最深处。四周林木葱郁,环境清幽。池水清澈见底,古时,人们朝拜大佛时会在此沐浴更衣、吃斋诵经,现在游客也常用清澈的池水净手、净脸,以表敬意。朋友们也在洗洗脸面,准备拜见大佛。</p> <p class="ql-block">路边一块石牌上写有“苍岫吞云气 玄龟卧太虚”。这两句刻在岩石上的诗文,描绘岀青山与云雾相融的意境,营造出悠然、空灵的氛围。诗文与环境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马上游到大佛脚下,心情也随之敬仰和虔诚。在前面休息时翻找下历史资料,文章讲,这尊大佛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由北齐文宣帝高洋命佛僧开凿,历经25年完工。宋朝时,大佛因战乱受损,元代末期遭破坏后埋没600年,直至上世纪1983年被重新发现,2008年完成头部复原工程才对外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是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年代最早的巨型摩崖石刻释迦牟尼佛像,比乐山大佛早162年,论年代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论高度为世界第二大佛,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佛脚下驻足片刻,仰头佛拜后,转而踏入上山观佛的小路,台阶两旁及头顶用祈福的红丝带缠成一条红色的走廊,让每位游客上山途中,心里都有种虔诚之意。</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蒙山大佛为跏趺式释迦牟尼佛坐像,其通高约63米,其中佛座高4.5米,佛首高12米,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有5米。</p><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为北齐佛教造像风格,两肩平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衣纹洗练而流畅。佛像施禅定印,两手之下的双腿呈结跏趺坐式,整体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在大佛脚下有这么块石碑,上刻的简短几行字,俺猜可能是与佛教文化和蒙山景观的诗文吧。因是草体字,看不太懂。</p> <p class="ql-block">俺朋友比较信佛,在此敬香礼拜后,走下山谷,在临下山时再回望下蒙山大佛,这回望不仅是再看一眼一尊石佛的千年沧桑,更多的回望,是从内心深处,对那份被岁月打磨出的从容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通过游览千年大佛,感受到这里没有香火的喧嚣,唯有石质的肌理在时光中沉淀,我们看到的是佛祖眉眼间阅尽沧桑的从容。再观那那依山而凿的身躯,一半嵌于崖壁,一半融于天地,仿佛从远古走来,静默注视着人间更迭。</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蒙山,稍微有雾,但空气清新,气温也适宜。山上的各种树木的叶子逐渐变色,银杏、白蜡等树木的叶子变得金黄,枫树、黄栌等则染上了红色,还有一些树木依旧翠绿,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层林尽染,很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下山我们没有走回头路,走了一座名为“了凡”的金水桥,它是一座长度有三十米的摇摆桥,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刺激性,深受游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了凡”二字蕴含深刻寓意,“了”有“通达明了”之意,“凡”指平凡世俗,整体寓意“超越凡俗而达通透”的人生境界,传达出“命由我作”的精神,期望过桥者能通达本心、超越平凡。</p> <p class="ql-block">过了“了凡”桥,来到一处名为蒙山晓月的景点,这是蒙山脚下有的泉水涌出汇集于此而形成的池塘。说是在拂晓时分,月光洒在池塘上,与周围的山林、溪流相映成趣,景色静谧优美,以清澈溪流、林荫步道和夜月倒影著称。我们也不住这里,故这种美景是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这处景点的池边有一架颇具特色的水车 。它高大且古色古香,给人一种静怡的氛围。水车随着流水舒缓而轻快地旋转,巨大的轮轴缓缓转动,溅起的水花似晶莹的珍珠 。它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p> <p class="ql-block">看景点石碑上讲,在《太原县志》中记载,“蒙山晓月:此山最高,与悬瓮、方山鼎足而峙,每当清晓,月挂峰顶,清寒彻骨”。可见其美景在古代就已闻名。</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下山途中,还看到一处不起眼的小景点,叫蒙山民窑。总共就两间小石头屋。</p> <p class="ql-block">这两间用石头垒起的小屋,应是当地居民居住的地方,两间屋里面分别有两尊雕像,一间描述的是一位农民老汉在抽烟思索着什么,另一间则是一位农民大娘在领孩子玩。把朴素的农民生活场景表现的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十月下旬正是山间的元宝枫、黄栌、火炬树等树种纷纷换上“盛装”,红的浓烈、黄的明亮、绿的沉静,层林尽染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成了一幅无需笔墨的天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蒙山大佛景区的满山红叶分多处,远看似一团团火焰,但景区内不允许游客近距离接触,也不允许爬小道到红叶区,让我们感觉很遗憾。我们只好站在高处和远地远眺望,即便这样,我们也感觉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总之在蒙山大佛景区欣赏红叶,能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下山了再次回望下蒙山,大佛依旧静立山间,与青山融为一体。我们这场相遇,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洗礼——它让俺懂得敬畏历史、敬畏信仰,也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一份内心的从容与平和。</p>